【摘要】本文主要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反思,首先闡述了教學模式的概念以及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新教學觀念、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融入語文課堂、注重情感激發、實施個性化教學以及構建過程性評價等不同方法,以此來補充和完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保障中學語文教學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思考

在新的教育形勢之下,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然而,舊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思想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有些語文課堂教學依舊存在著僵化、死板的陰影;同時,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雖然新的教育模式層出不窮,但是有大部分的教學新模式缺乏教育實踐的檢驗,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搬用教育理論,頗有紙上談兵之嫌。語文教學模式絕不等同于將語文課堂教學程序化,應把培養學生奔放而自由的情感、獨特而嚴密的創新思維和健康而高尚的人格作為教育目標,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
一、教學模式及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
教師在長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慢慢養成自己的教學習慣,把對教學目的和教育思想的理解滲透其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或教學套路,教學模式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可以說,教學模式是指融入了某種教育理念,并且在實際運用中已經較為成熟的理論化教學活動,一般指的是具有相對規范的活動程序。
(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我們應正視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存在的詬病和缺陷,積極尋求教學改革的突破。首先,文章講解程序化。不論是哪種文體、哪種內容、哪種題材的文章,教師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樣的,——先串講,然后分析,最后總結。其次,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較為重視,卻忽視了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學生學習比較被動,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不利。再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于模式化和程序化,面對變化的學生和環境,缺乏靈活性和學科特點,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僅制約了語文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
二、有關中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新思考
(一)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必須解決教學理念和方向的問題
中學語文重要性體現為它是語言學習最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基礎的夯實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我們以求實的態度對待語文教學,在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前提下,努力培養學生對這門語言的興趣、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力,以學生的需要來決定教師要教什么,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一是要重視他們的語言實踐,通過情感體驗、藝術熏陶和情境設置,喚起他們的情感;二是要激發學生所具有的創造性思維,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三是要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可以領悟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意韻,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運用中逐漸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加強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
(二)新的語文教學模式要實現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模式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艱辛的努力來加以驗證。因此,我們在面對教育改革的新局面時,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接納教改過程中出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教改能手,吸收和借鑒那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術,完善自己的教育觀念,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角色轉變,努力創造平等、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充分地利用賞識和信任,建立師生情感的交流渠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和信心。
(三)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之中
語文知識與生活、與社會緊密相連,學生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感知和積累能夠加深他們的形象體驗,豐富其情感,加深理解語文學科的實用價值,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世界中與課堂教學相適應的教育資源,并將其與教學密切融合在一起,學生不僅會感到學習語文的重要價值,還會被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所陶醉,將乏味的課堂教學轉化為一種有趣的活動,將極大地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同時,語文學科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征,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各種情景和活動,營造活躍而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主導學生展開不同形式的語言實踐,將程序化的教學模式變為豐富多彩的、富有自我表現力的教學大舞臺。學生在這個大舞臺上會更加津津有味地探索,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體驗收獲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生長期,思想極為活躍,情感變化莫測。語文課堂教學肩負著調節學生情感的使命,應努力激活其內心潛能和學習激情,使其情感得以豐富、個性得以張揚、追求更為崇高。教師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學識淵博,還應擁有生動有趣、抑揚頓挫、幽默詼諧的語言,富有表現力的形體表達,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激發學生的共鳴,點燃他們的激情,使之產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對閱讀和寫作的深入研究。
(五)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突出個性化,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
多少年來,中學語文教學一直傳承著似曾相識的教學模式。面對變化的周圍環境、不同的學生群體、迥異的教學內容,施教者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加以應對,以程序化的教學模式應對飛速發展的社會現實,必然會喪失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磨滅中學生多愁善感的天性,降低課堂教學的效果。改變這一現狀,需要語文課堂教學突出個性化特點,展現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語文課堂教學上,于漪老師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他對教育思想的獨到見解和對語文教學的精雕細刻;魏書生老師更是匠心獨運,他大刀闊斧地完成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轉化,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性突破。他們的成功源于改變了教學模仿和教育模式的“克隆”,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摸索出具有適合教育實際的教學風格和個性特色,這從根本上解放了學生思想,創造出生動鮮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六)構建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以綜合性評價為主,以考試概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體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壓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嚴重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和效果。只有構建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機制,才能真正關注學生個體,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激發學生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模式是把教學活動理論化的一種系統性行為。人們往往會把教學模式理解為教學的程序化,這是一個誤區,是導致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死板、僵化的重要原因。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解決課堂教學的教
育理念問題,創新語文教學的教育方法,把社會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突出教師的個性和風格,實施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機制,才能完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模式創新初探[J].讀寫算,2013(28).
[2]黃啟杰.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珠江教育論壇,2011(11).
[3]班輝娟.中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科技信息,2010(20).
[4]王云峰.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解構與重構[J],語文建設,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