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多媒體時代已走進了學校的課堂。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學生 “快樂學習、創新學習”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學科課程整合己成為各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教學熱點和發展趨勢。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整合,讓多媒體信息技術成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聲、光、像等多種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多聽多看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看到學到的知識面更為豐富多彩,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為適應教育形勢的變化,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條件的建設,一方面積極開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目前已建成校園網,并以寬帶和互聯網連接,建成多個多媒體教室,并配備了高性能電腦和投影大屏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性教學方面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不能及時轉變,使用媒體輔助教學僅僅成為擺設。學生依舊被動接受枯燥單一的知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知識構建的積極性,沒有突破單調的傳遞式教學,這些都嚴重地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也成為我校必須進行的課題研究,也是一條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捷徑。
一.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添磚、鋪路。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可謂是重中之重,語文學科與平時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學好語文,讓課程植根于現實,面向社會、面向未來,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優化語文學習的手段,拓寬語文運用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才能使學生在現代社會擁有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的優勢,通過信息多媒體靈活的教育形式,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封閉、僵化的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多學、多聽、多看的同時更容易將信息獲取、理解和運用,在教學中運用投影或動畫創設課文情景,能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延伸了學生的思維。
二.信息技術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備課水平。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重要一環,是上好課的前提,每位教師都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探討最優課堂結構方式,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分時寫好教案,這是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基礎。要讓孩子們完全明白教材的內容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準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但是,現在的小學教師備課大多采用傳統的手寫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備課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鉆研教材,再通過互聯網收集各種課程資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在準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充分利用網絡收集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資料。讓學生在體會“蒲公英媽媽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了降落傘”這一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在體會“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時,再次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聰明所在。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內容,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一直堅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增加了語文教學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進行積極思維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動力。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快樂的節日》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不想聽?請你輕輕閉上眼睛,用心去聽,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開心、快樂的氣氛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快樂的節日】教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一聽,閉上眼睛去感受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很好的創設學習的情境,為新課教學的展開打好了鋪墊,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三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一課時可以這樣做:師:【快來瞧大屏幕,這是課文中藏著的8個調皮的生字寶寶,請大家拿出筆,對照大屏幕,在課文中圈出他們,然后再拼一拼,多讀幾遍。看誰圈得快,記得多。】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低年級兒童的各種感官,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這一重點,完成了識字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評價一節課往往只是看教師是否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而且,評價者往往特別關注的只是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量,而非質量。也就有了在公開課上,有些教師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讓小組學生代表用華麗的動畫演示文稿作匯報,看上去畫面色彩豐富,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真正讓學生學到的和真正理解到的知識卻少了很多。因此,教師在制作語文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看教學文章內容是否需要,一個非常精美的動畫,如果和教學內容無關,則毫無價值;反之,一個簡單的圖片,若能準確地反映教學內容,就會成為一個閃光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合教學不能片面追求課件的技術含量,否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顯得得不償失了,況且還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2.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現代多媒體信息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問題的,但是還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由于課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按部就班的傳授必然會有些許的導向性,有時會跟不上課堂的變化,這時就要求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來解決這個矛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一點一點的擴寬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面,充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完全用多媒體演示來代替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及駕馭課堂的靈活機智,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整合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它是一個復雜的長期實踐過程。整合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手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去,它不僅能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提供極大的幫助,使其能在更廣闊的教學領域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也必將能為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有利的互動平臺,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嶄新的學習新時空。這一切都將會促進新課程改革整合的不斷深入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