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是中學課程中的重要門類之一。隨著國家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培養農村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打造化學課堂高效教學,培養農村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本文就如何提高農村初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

0.前言
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本質上是師生進行自我情感交流的舞臺,老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與引導者,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氛圍。其中,在眾多教學方法中,作圖法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能夠通過樹形、集合等圖示十分形象、直觀地反映問題的本質。運用作圖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創新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1.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雖然我國的農村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農村的教學水平依然低于城市,當前的農村化學教學中,面臨著化學藥品缺乏、實驗儀器陳舊、化學教師專業素質不高等問題,一味的以考試成績為導向,導致農村的化學課堂重成績而輕能力,重教師講解而忽視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對探究性的化學問題重視不足,講授過程機械、死板,缺乏對教學有效性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脫節,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畫圖法能夠提高農村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化學是構成中學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多數學生為之苦惱的一門課程。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解題方法,解答問題時就很困惑而且效率低下。對于許多的化學藥品和化學現象,農村的學生非常陌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這也在影響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作圖法是依據相關化學原理來把題目中的相應量用繪圖法制做出來,再根據所畫出來的圖像進行必要的分析。用作圖法解決化學問題,操作簡單,對教學儀器和設備依賴程度低,同時又能直觀反映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既降低了問題的難度,便于農村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又適合了農村初中落后的教學條件,便于在農村初中化學課題上推廣。
3 利用畫圖提高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
3.1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好課堂教學大綱與所需資料,引導課程教學大方向;學生提前預習知識,為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做鋪墊,輔助老師教學順利進行。根據學生知識和準備的實際情況,確定重難點。
3.2課堂授課
(1)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分解學習大目標
圖文并茂的教學無疑會為課堂效果添彩,充足的備課準備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也是對教師的自我要求。在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形象的圖片講解和風景介紹,不僅降低了講解誤區,加深了學生印象,改善了課堂氛圍。教學大目標分解的板書設計,新穎的動態效果,可提升學生對于初中化學課教學的自信力。緊跟教學動態的多媒體教學,大目標分解的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學習達到雙贏的目標。
(2)巧用作圖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們學會如何用作圖法解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建立起學習化學的自信心,以及學習化學的欲望與興趣,使學生們明白一道煩瑣的化學題目是由多個非常簡單的環節組建到一起的,進而讓學生們對作圖法感興趣以及增加作圖法解題的信心。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地對同學的進步加以肯定,給予學生真正的關愛而不是指責,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愛上化學、愛上學習。
實例1:化學知識紛繁復雜,諸多問題在實際解答應用中很難理清頭緒,對于一些稍微帶點難度的習題無從下手,時間長了就會養成思維習慣惰性,喪失了對化學基礎繼續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自然會跟著下滑。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就需發揮自身講學優勢,努力想辦法喚起學生繼續學習化學課程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初中學生,對于興趣的追求勢必是勇往直前的。農村初中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對化學知識點進行深刻理解,再加上作圖法教學的直觀性,為學生更加便捷的理解課程知識提供了便捷的獲取方式。

圖 1
例1:圖 1 是 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對圖 1 的分析,回答下列
問題:
(1)當溫度是()℃的時候,a 和 b 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t3℃的時候,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從小到大排列的正確順序是()
(3)等質量的三種飽和溶液從 t 3 ℃降到 t 2 ℃,析出晶體最多的是哪一種物質?
解析:溶解度曲線也是初中化學課程中所要理解的知識點,溶解度曲線上的點代表的是物質在該處的真實溶解度,假如溶解度上的兩條曲線有互相交叉的情況,就很直觀的說明了在該處溫度等外部影響要素相同的情況下,溶解度相同。倘若同樣的化學知識點只是套用傳統的文字講學,則很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說明:作圖法在打造農村初中化學的高效課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例2:根據圖示進行化學實驗操作,得知A是H2、CO中的一種或兩者混合物,甲裝置中的黑色粉狀固體是CuO和炭粉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物。

(1)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甲、乙、丙裝置中的固體或溶液依次出現紅色、藍色、渾濁,則氣體A是(),黑色粉末為()。
(2)若A為純凈物,反應現象與(1)同,則A是(),黑色粉末為()。
解析:紅色固體是甲試管呈現的現象,因為黑色粉末是純凈物,所以紅色固體應該是Cu,CuO是黑色粉末。乙裝置變為藍色,是無水CuSO4和H2O反應生成CuSO4·5H2O,所以氣體A含有H2,而丙裝置渾濁,則是生成了CO2氣體和Ca(OH)2反應生成了沉淀,所以氣體A中還含有CO。反映現象和(1)相同,說明同樣生成了H2O,所以A中必然含有H2,丙裝置出現渾濁,說明生成了CO2,那么只能是炭粉和CuO發生了反應,生成了CO2。所以,黑色粉末是CuO和炭粉的混合物。由此說明圖示法在農村初中化學的實驗課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3做好學生展示評價工作
師生依據教學實踐階段評價標準,對本堂課任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價,填寫評價表,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并設立一定的周期性獎勵,逐步創建高校課堂。
2.4課堂教學反思與總結
2.4.1作圖法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中的作用
農村初中化學是一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學科,而農村初中生還處于邏輯思維的形成階段,這就給農村初中生學習初中化學帶來一定的問題。只有將具有邏輯思維
的問題通過一些比較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促進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如果選擇使用作圖法,就可以直觀的反映各個化學反應關系而不是過多的用大腦來思考,在繁雜的推斷中跳不出來。習慣去用圖示法表現要說明的復雜理性問題,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嚴謹的作答習慣,豐富實踐經驗,對于農村中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對工作的有效性表達有著重要影響。
2.4.2農村初中化學作圖法解題不應局限于教材而應源于教材
教師可以不用教科書上所提供的章節與順序來講解基本知識,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作圖法,老師要根據化學本身的一些特點對自己教案進行恰當改進,把教科書中的章節內容進行再次劃分與歸納,使整個初中化學教科書的內容化成實驗的實例、解題原理、辦法和基本的知識等等,讓本章節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楚明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
3.結語
初中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農村學生的升學和就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老師,應該把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平時多強調作圖法,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牢固掌握所學的方法,靈活運用作圖法。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推廣應用作圖法,可以避免對化學實驗器材的依賴,簡便的授課過程必然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龔宇.如何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4,(02):33-35
[2]葛永云.淺談作圖法在農村初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J].中學時代.2012,(05):83-84
[3]袁善軍.中學生數理化[J].農村初中化學解題的應用探索.2011,(0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