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素質教育是 以貫徹教育方針、發展人的素質為目標,是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體育教育本身具有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尤其是全面實施身體素質教育的任務。當前學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體育教師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 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 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 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 學。在教學時,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 訂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二、體育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 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 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 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三、體育教師要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說過: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備勤奮不懈追求優良品格的人。因此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就成為小學體育過程中的首要任務。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介紹我國體壇名將為國爭光,立下汗馬功勞的事跡。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榜樣,勉勵學生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并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磨練意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以真摯的愛建立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從小形成一種開朗、樂觀的性格,以利于良好意志的形成。
四、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 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 態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器材美等。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了學生的審美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 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要具備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 操、文明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優雅的態勢、整潔的儀表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一。
五、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 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 示、輔導、總結。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 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興趣小組的形式。各興趣小組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 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 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 中學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階段,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內涵非常豐富。實施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工作和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掌握科學鍛煉方 法,提高體育能力,使體育教學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當前,各級各類學校正在貫徹落實全教會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研究體育教學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