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1.1 選題背景
太極拳是我們當代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組織教學中把團體心理訓練內容結合性的引入,使之與拳式的教學有機地結合,以增加學生們之間的自信心、凝聚力和探索熱情,從而能更好地學習太極拳的技能要領,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的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本文通過對比實驗的探究,利用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在學習太極拳時的考核成績作為實驗參考數據,對這些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學方法分析。其結果顯示為,太極拳教學中因為對團體心理訓練方法引入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及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熱情有明顯的效果。這為體育教學改革中突破固有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1.2 相關文獻綜述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之一的太極拳,其以獨特的表現形式、運動涵養被世人廣為發揚傳頌,其特點為中正安舒、圓活輕靈、慢勻松柔、剛柔相濟、開合有序,動時猶如行云流水般連綿不絕。這項傳統運動既高雅又自然,令運動的身心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運動者在長期較高級的愉悅享受中,使疾病減退甚至消失,令身心更加健康,究其心理學形式主要為注意、想象和意向。
團體心理訓練又被稱為團體心理行為訓練,是以應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借助體驗式培訓且作為媒介手段的一種心理行為訓練方式。在心理行為訓練的實施過程中,通過設置一些符合組織團隊建設、個體情景應對的相關形式和內容,讓參與訓練的受訓人員在特定場景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心理體驗,在團隊組織合作中增強團隊間的了解、溝通與融合,從而更有效緩解個體壓力與組織壓力。
本文對實驗班的學生在教學中進行團體自信心的訓練,將太極拳教學和團體心理訓練有機地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和改進動作要領,增強意志品質,消除身心疲倦,提高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石家莊市二十七中高二年級的40名同學,并分為兩個班,一班20人,為實驗班,二班20人,為對照班。兩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及對二十四式太極拳運動認知情況基本相同。在實施教學實驗之前,這兩班學生均未進行過傳統太極拳運動的學習和訓練,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同學的基礎情況進行了測驗。
2.2 研究方法
采用教學實驗法實施對比實驗研究。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考核標準、場地等均相同。對照班以常規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班將引入團體心理訓練進行太極拳教學。
2.3教學方法實施
2.3 1實驗班
實驗班的體育教學中引入團體心理訓練,在開始教學的準備活動時間里內(30分鐘)實施團體心理訓練。在開展團體的前置工作中,需進行簽團體成員契約書、團體輔導記錄、團體受訓成員心得記錄表。團體初始期的教學實施重點為塑造溫馨舒適的氣氛,在相對無壓力狀態下開展相互認識活動,澄清受訓成員的期待與團體的導向,建立動作規范。在教學過程中期進行成員分享活動,激發團體的活力與動力,引發成員中不同層次的自我表露活動,進行檢視團體、探討人際關系的交流活動。在教學臨近結束時,參與成員難免會有戀戀不舍、懸而未決的問題或如釋重負的感覺,因此教師除了須以身作則,保持較高的自我開放、尊重支持、積極負責的態度之余,還應為學生提供機會回味整個團體經歷和經驗,讓各成員彼此分享給予與接受反饋,使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與團體評估,使學生間互相祝福期許和增強激勵。
2.3 2對照班
實施常規教學模式方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施教學一學期之余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系統考評。通過比較,實驗班因為加入了團體心理的訓練教學后,能夠更快速的掌握二十四式太極拳動作,且整體取得較高的考評成績,全班為百分之百的合格率,由此實驗班學生的自信心、凝聚力、人際關系等較之對照班更為優異。
表1實驗班與對照班總成績比較
組別
N
優(90分以上)%
良(80--89分)%
及格(60--79分)%
不及格%
實驗班
20
3" 15%
10" 50%
對照班
20
0
6" 30%
3" 15%
表2實驗班與對照班動作難度程度的比較
組別
N
優(90分以上)%
良(80--89分)%
及格(60--79分)%
不及格%
實驗班
20
4" 20%
5" 25%
對照班
20
1" 5%
1" 5%
4" 25%
表3實驗班與對照班動作完成的比較
組別
N
優(90分以上)%
良(80--89分)%
及格(60--79分)%
不及格%
實驗班
20
18" 90%
2" 10%
對照班
20
13" 65%
4" 20%
3" 15%
由表1和表2數據可得出,由于實驗班引入了團體心理訓練內容,使參與學生的思維與運動有機整合起來,獲得優秀成績的學生明顯多于對照班,經統計學spss方法處理可知,以上兩種教學模式存在差異較為明顯,而由表3可知,在體育教學中適時引入團體心理訓練內容為補充,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團隊凝聚力,使學生在課堂中互幫互學,使整套太極拳二十四式動作的通過率達到百分之百,更使學生對動作的掌握均在良好之上。通過以上對照比較,太極拳教學中實驗班在引入團體心理訓練方法后,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方法中的技術技評。
4小結與建議
4.1傳統太極拳教學中應用團體心理訓練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師授課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并增加課堂的活躍性和積極性,學生了解學習傳統體育的熱情被激發,更好地領悟動作要領,也相對縮短了授課的時間,彰顯出這種創新性的體育教學方法的必要和積極意義。
4.2規范團體心理訓練的教學方法和實施過程。要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并有利于與體育教學的銜接為基礎,對團體心理訓練的內容選擇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4.3通過實驗對照表明,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團體心理訓練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方法,這符合學生的成長學習規律,更促進了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增長。
4.4體育教學和團體心理訓練的器材可適當通用,這在教學相長中以節約資源為基礎更促使創新教學思路,亦拓展了學生身心。
4.5將團體心理訓練的方法廣泛推廣運用于普通大、中、小院校太極拳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劉玉增.論太極拳的文化底蘊和哲理田.體育科技,2013·增刊.
[2]張力為.運動心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人學出版社,2011.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9.
[4]自羽.改變心力:團體心理訓練與潛能激發.浙江文藝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