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聯理論是語用學研究中出現的一個新理論,它從認知學的角度提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是必須依靠推理思維來進行的新的語用學概念,并建立了頗具影響力的關聯原則,希望依靠這一原則說明自然話語理解中的諸種語用現象。目前該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本文探討語用學中德關聯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做題的準確性。
【關鍵詞】語用學;關聯理論;閱讀教學
在全國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學習一門外語,特別是英語,是對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然而,現在的大多數高校外語教育都重知識,輕能力,造成的結果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做題,機械地應付考試,在面對實際應用時就會出現障礙,例如說話方式不妥,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或者話說得不合時宜。歸根到底,都是語用惹得禍。我國英語教學多采用以教語法、詞匯為中心的模式。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也注重學生理解和分析規范的語句,獨立地就詞論詞,就句論句。雖然翻譯法有一定的好處,如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英語的規范用法,但它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英語表達準確性外的得體性。閱讀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因此,在英語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增加語用知識已刻不容緩,而且,因為語用學中的關聯理論與閱讀教學的一定相關性,在閱讀中運用其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習得語用知識,還可以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增進學生對文章的了解,提高做題的準確性。
一、關聯理論的基本框架
關聯理論是一種交際理論。Sperber和Wilson從認知心理的角度研究語言交際,指出語言交際是按一定推理思維規律進行的認知活動,是一個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過程。明示(ostension)和推理(inference)是交際過程的兩方面:從說話者的角度,交際是一個明示或示意過程,說話者向聽話者明確表明某事的意圖;從聽話者的角度,交際又是一個推理過程,聽話者從說話者提供的話語推導說話者意圖。
實現認知在于其體現的關聯性,語言交際能夠進行是因為人類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心理——通過相關知識認識事物,這是關聯理論最基本的出發點,即關聯原則。語言交際是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傳遞說話者意圖,涉及信息意圖(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際意圖(communicative intention)。說話者說話時,不僅要表明傳遞信息的意圖,更重要的是表明傳遞此信息意圖的目的。話語理解的標準是人類的認知假設,人類總是根據與之有關聯的信息認知事物,遵循關聯原則。關聯理論的中心就是最佳關聯(optimal relevance)原則,任何交際行為都必須確保最佳關聯性。關聯性是相對概念,表現在兩方面:①獲取最佳關聯性只需要付出最少努力;②關聯性有程度變化,程度取決于獲得的語境效果和話語理解時付出的努力這兩個因素間的關系。
根據關聯理論,每一明示-推理交際行為都傳遞了最大關聯假設,說話者總是提供最大關聯信息,而聽話者則選擇最大關聯假設推導說話者意圖。話語理解通過處理話語提供的假設找出話語的最佳關聯性解釋,是聽話者從說話者提供的新假設與已經處理的舊假設中推導說話者意圖的過程,其中對話語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聽話者的一系列假設構成的認知語境,因為聽話者需用一系列語境假設處理說話者話語形成的新假設,并從新舊假設關系中得出新假設的語境效果,從而推導出話語含意。
二、高校閱讀
長期以來,高校閱讀教學由于受語法翻譯法的影響和直接法的機械訓練,閱讀活動成了辨認文字符號,對句詞進行語法分析和字面辨義的過程。有些教師認為閱讀只不過是擴大學生詞匯量,向學生介紹語法項目的手段,于是把重點放在單詞和語法上,對課文的隱含意義不夠重視。閱讀的過程其實是文章與讀者已獲得的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此背景知識可以理解為關聯論中得語境,而學生理解,做題的過程即為通過作者顯映的方式和學生的語境知識推理的過程。因此,要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及做題的準確率就要把握作者的顯映方式和學生自己的語境知識。
三、關聯理論在閱讀教學中得應用
作者會通過一定方式在文中顯示出他的意圖。首先,標題是文章主要內容的靈魂。作者往往在題目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需要從題目中判斷文章涉及的領域和內容,這樣會提高閱讀效率。其次,每段中得主題句也可以表達出該段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通過主題句來抓住作者的思路,了解該段的主要意思,有助于理解。第三,話語聯系語也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話語聯系語是話語標志語中的一種重要類型,如but、and等連詞。作者往往通過這些詞語向讀者提供自己的寫作思路,學生可以順著該思路來預測下面的內容。如預測是通過遞進等方式對新信息進行增加,還是通過轉折等方式實現與新信息的矛盾,亦或通過原因、目的、結果等方式得出結論等。找出這些明示位置,自然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做閱讀題時,學生只需要找出主題句便可宏觀地把握全篇,抓住主要信息,速度提高了,答案也八九不離十。
語境被分為語言語境與非語言語境,包括上下文、語言知識、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說話人與聽話人、交際的時間和地點等因素。文章會涉及很多不同的領域。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如作者的經歷簡介、社會背景和國家文化等,還可以分析一下文章的思維模式、篇章結構和修辭手段。這樣,學生可以了解國外的思維方式和特有的文化知識。當然,介紹這些知識對于大學生還說也可以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做閱讀題和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就為他們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關聯理論是近期日漸引人關注的一種語用學理論。其對語言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介紹了該理論以及如何被應用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旨在讓學生們在閱讀課上既能夠學到語用知識,又可以獲得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率。
參考文獻:
[1]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6.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語用學蓋倫[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