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交際教學法的理論以及交際性教材的發展史,然后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從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角度,在外語教學實踐的基本原則的指導下,討論英語教材的編寫原則。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交際能力;教材編寫
交際教學法從20 世紀60年代出現以來,逐漸成為世界規模的外語教學法。外語教材編寫也傾向于使用結構-情景-交際相結合的模式。眾所周知,教材是組成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編寫新教材是提高教育質量不可缺少的一環。可外語教材的編寫應該遵循什么原則?現在我們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共同探討教材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1.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的簡介與特色
本教材是外語與研究出版社依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在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與著名教育出版機構—英國麥克米倫公司共同推出的中小學“一條龍”英語教材--《英語》(新標準)的高中部分。
《英語》(新標準)高中教材共分為11個模塊:學生學完必修的1-5模塊將會達到課程標準七級要求;學完順序選修的6-8模塊,會達到課程標準八級的要求。本教材具備以下特色:遵循“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習者的年齡和認知能力為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學習和人格塑造的發展性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寓素質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繼續遵循《英語》(新標準)系列教材的“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編寫原則,博采眾家之長,探索適合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題材多樣,語言地道鮮活,難度適中體現高中學生的興趣特點;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獲取和處理信息以及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2.交際教學法理論
交際教學法是20世紀60年代晚期出現于英國,著重培養學習者交際能力的語言教學方法。其語言理論基礎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 的交際能力理論;二是英國語言學Halliday 的功能語言理論。1972 年Hymes 提出“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他認為“語言能力”只是“交際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交際能力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如果說一個人獲得交際能力,就是說他不但獲得關于語言規則的知識,而且還具有在社交中合適使用語言的能力,也該知道對什么人在什么場合和什么時間用什么方式講什么和講什么。根據Halliday 語言功能理論,語言主要功能包括7個方面,即:工具功能,調節功能,互動功能,人際功能,啟發功能,想象功能和表達功能。
3.英語教材編寫的原則
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編寫者應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為了保證教材的質量,教材編寫者還應該遵守教材編寫的客觀原則。一般地,編寫英語教材應該體現以下原則:
3.1思想性原則
教材的編寫要以國家或地方《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的和要求為指導思想,要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教材編寫要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與語言教學之中。首先要在語言材料中體現思想教育的內容;其次要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引導學生對涉及思想教育的內容進行討論,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設計和編寫體現了思想性原則,Module One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Module Two 《My New Teachers》這兩個單元對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學生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對高中的學習生活有所了解,并培養他們熱愛高中英語學習和喜歡自己高中老師,使學生對自己的高中生活有整體的認識,并有計劃的進行英語學習。在Module One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中,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各個科目的英文單詞,學生討論他們最喜歡哪些科目,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有效地做到與初中的銜接。
3.2發展性和拓展性原則
教材的內容和活動形式等方面要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學習和使用教材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創造條件。英語教材不僅應該介紹英語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而且應該能夠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文化、策略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教材應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開拓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Module Two 《My New Teachers》中,通過閱讀部分介紹了幾位新老師,培養學生熱愛老師的情感。在Culrual Corner 部分中,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高中生活,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Module Four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中,通過一個對話形式的課文讓學生了解廈門這個城市,以及掌握如何描述一個城市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并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為自己的家鄉奉獻自己的力量。在交際法教學方面,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和生活的城市,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3.3科學性原則
教材的編寫要符合語言學習的客觀規律,要充分體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語言學習者的學習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應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要與教學要求基本一致。內容簡單而教學要求過高或內容復雜而教學要求過低都能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低齡階段或初級階段的教材要重視語音基礎和聽說能力的培養,高級階段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材應根據不同階段學習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側重。
外研社版高中教材從聽說讀寫方面展示一個單元的語言材料,既達到較高的重復率又訓練了學生的綜合技能。例如,在Module Three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中,在引入部分,展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圖片,讓學生小組討論這些工具的優點并介紹自己第一次旅行的情況,達到了交際的目的。接下來,通過一篇課文介紹一位澳大利亞學生的第一次坐火車的經歷,訓練了學生讀的技能以及語言輸入過程。然后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寫一篇自己第一次乘坐哪種交通工具旅行的經歷。鞏固了前面所學到的知識,作為一個語言輸出過程。
4.結語
21 世紀對人才和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外語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英語教材的編寫也要與時俱進。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在《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培養交際能力的角度分析了英語教材編寫原則。分別為思想性原則、發展性和拓展性原則、科學性原則。
參考文獻:
[1]范印哲.教材設計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杜瑞清,白靖宇.對21世紀研究生英語教材編寫的認識與實踐[J].外語教學,2005,(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