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掌握一個民族的語言,就一定要先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所以,大學英語教學里透過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大學英語老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要重視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對教學進行多角度的改革。特別要善于通過具體課型,通過不同的滲透形式,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和重復練習,來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動力,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文化背景;知識;大學;英語教學
引 言:對于大學的英語教學而言,一定要同時具備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是由于英語教學不僅只涉及到語言方面的問題,還包括所屬文化,與學生的相關知識體系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語言身為文化的載體,并且也受到相應文化因素的影響。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出現改變,一定會影響這個國家語言的變動。全球具有許多民族,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語言文化既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差異性。所以,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而言,要把學習文化背景包括在內,才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把握英語這項語言。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里,為了讓大學生從語言和文化兩方面一同著手學習,融入了一些使用英語的國家的文化知識,如此學生就能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特別的文化氛圍。這樣的教學形式對老師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在教學的過程里一定要適當把語言以及文化相融合,才可以將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出來。
一、高校英語教學里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1、教學質量提升的必經之路
合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在處理這個問題以前,一定要將英語教學質量的內容弄清楚,如此才可以有的放矢,英語教學質量應當具備大質量和小質量的分別,大質量主要面對的是英語身為語言學所具備的人文、文化的特點。民族文化身為語言學產生的主要基礎之一,對語言學的構成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在反操作時,把文化知識背景主動引入到英語教學當中時,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積極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正像有些學者的觀點,語言作為文化的表現方式及學習工具,文化成為了語言的根基。文化的植入對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文化的植入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技能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研究,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提高閱讀能力、語法能力、翻譯能力以及記憶單詞的能力。比如對“提高閱讀能力”進行分析。文化植入的本質在于調動起學生對文化源地的探尋心理,讓他們在好奇心的“慫恿”下,積極的翻閱大量有關信息,來獲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1]。
2、興趣磁場的強大吸引力
通過研究發現,大學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植入的直接因素是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吸力成為了文化植入教學中最有效的工具。這是因為興趣作為當前教學的中心思想之一,由興趣而引發好奇心成為了探尋知識的第一步,必然也成為了最重要的一步。從好奇心出發,學生就會將問題、疑問帶入到下一步——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和了解,也就實現了學習知識的目標。也就是說,文化背景知識的植入也同樣具有這樣的能力。這是因為背景知識大多源自于生活以及生產實際,同學生所處的環境的轉變過程大致一致,極其容易引發學生的認同。并且英美文化同中華文化在性格、習俗、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較大差別也會調動起學生探究的心理。例如許多高級英語老師都會具備這樣的經驗:在一堂乏味的英語課堂上,如果老師在講解的過程里提及到國外籃球或者足球明星、歌星時,原本飽含睡意的學生就會馬上清醒,興奮的聽老師進行講解。這樣的狀況應當獲得老師們的思索,可以試著通過英語知識對一些人、一些事進行講解,之后通過對比,觀察是否獲得了無法預料的結論[2]。
二、文化背景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度不夠
我國大學在英語教學方面不斷進行改革,當前只將廣大師生重視的焦點放在了聽、說、讀、寫的考核方面,而并沒有充分的重視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令學生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英語所蘊含的文化,對西方文化并不了解,無法實現學好英語語言的目的[3]。
有些高校的學生覺得,只要掌握一些口語,具備交際的能力,就能夠同外國友人進行交流,從而實現了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可是,語言作為雙向交流,跨文化的交際也是如此。如果交際中的一方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的不夠,就會在交際的過程里產生交流阻礙或者信息不正確的問題。目前的英語測試,主要是在聽力、閱讀理解以及作文方面,而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測試幾乎不存在,這也使得學生大多不太重視文化背景知識。
2、教材里缺乏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信息
大學英語教材在內容方面不應是單獨的英語文化,而應當是多元化的不同文化。大學生在提升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當逐漸提升本土化的英語表述以及溝通的能力,不但要對英語文化給予足夠的包容和理解,也要加強同母語文化的溝通。
有的英文教材里甚至極少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識,并且課內外的各項活動也極少具有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相關內容。學生想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只能依靠課外讀物、網絡或者從他人口中聽到,而內容都不夠全面,那么了解的也就會一知半解,缺少系統性和完整性。
3、滲透方式并不靈活多樣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里滲透文化背景知識,有很多可以選擇的方式,比如靈活使用文字、圖片、影像等令滲透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就必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常來講,只要不是老師在課堂中講一些過于重復的內容,學生一般并不會產生較嚴重的反感心理,只要可以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心理需求,就可以調動起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文字、圖片以及影音等方面的東西自身是無法構成較大的影響力的,想要使學生真正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知識,要通過進行生動的英語學習活動。老師特別要善于使用行為導向法、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活動,因為一切文字、圖片甚至影像,都不如親身去體會更好。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大學英語老師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植入,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傳授,它的結果通常事倍功半,使得學生產生厭倦感,甚至還會自我放棄。
4、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里都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忽略了對學生的言語行為、交際規則等行為方面的規范和意識的培養。大多狀況下,依舊處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并沒有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層次。體現在口語交際上,就會體現出同語言表述的得體性還有些距離,通常只是實現了對方可以聽懂,而并不理會對方是否聽得舒服。
三、把文化背景知識使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1、在實際教學課堂里普及文化背景知識
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不可以只局限在學校當前的教材里,而應當通過不同層面將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好,比如:老師要將英語教材里關于文化背景的知識提煉出來,透過互聯網搜集到更多更好的例子,最終制作出具有音頻和視頻的非常豐富的教材課件,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的形式不但可以讓學生的英語水平獲得提升,還可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不再把英語看做一項非常乏味、枯燥的語言課程。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除了語言知識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協助他們學習英語知識及文化。
2、引領學生主動探尋西方文化背景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課堂里,老師要適時采用一些教學方式來建立學生的能動性以及主動性,激勵學生通過動手、動口的方式從搜集的教材里找出有關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識,并進行討論式、互動式、合作式、競賽式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主動探尋的欲望,讓學生把這些學習方法當做學習英語的敲門磚,并在同他人合作中領悟出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以此來建立學生的跨國交際意識和能力。并且,英語老師還可以播放一些英語電影,讓學生主動感受電影所要傳達的文化背景,如此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識的程度,最關鍵的是滿足了學生本身的興趣。
3、直接灌輸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課堂里,大多數老師依舊會通過自己來主導整個課堂,直接給學生進行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普及。可是如果學生并沒有了解到文化知識的背景,就無法理解教學中的一些語句,進而無法實現教學的目標。面對這個狀況,老師應當在講解課程之前,為學生簡單的介紹一些有關西方人的習俗,將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講解出來。并且,對于西方人而言,有的詞匯并非具有貶義的意思。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講解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可以讓學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到西方文化里所蘊含的知識,學生也可以透過提問的形式,向老師提出自己所疑慮的地方,并且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準確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有些傳統,但卻具備一定的優勢,可以更加直接的讓學生和老師進行溝通[4]。
4、給學生創建真實的交際環境
在英語教學里,老師應當盡全力給學生提供有利于交流的真實語境,試著引領學生主動融入到英語交流當中,比如:可以完全運用學校所具備的資源,進行一些英語有關的講座、比賽等等,如此不但能夠積極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建立學生競爭的意識。并且,學校還能夠激勵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編創一些話劇、Cosplay等方式進行學習,并且在課堂上給學生播送一些英語本土的電影,激勵學生對影片里的人物進行模仿。這些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底蘊,還可以讓學生從活動和比賽里,透過親身感受來體會別樣的異國文化。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提高跨國交際的能力。
結束語:缺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正確使用和掌握英語語言。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里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植入是無法或缺的,只有把文化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的所有環節中,才可以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學生才能夠真正靈活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劉佳,王秀琴.論文化的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02).
[2]高麗,周曉梅.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導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1).
[3]賈哲.文化背景知識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4]余娟.從語言學習到文化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