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引起了高職院校的廣泛重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符合職業教育規律。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行動導向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辯和實證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行動導向;職業教育;課程開發
課程建設與改革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符合職業教育規律,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彰顯職教特色。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湖北軌道交通運營職業教育品牌建設、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為引領,一直進行著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和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設計的探索與實踐,在課程開發中不斷進行理論思辯和實證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課程開發理念
以行業企業和湖北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著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辦學方針,推進課程改革,在課程開發中注重中高職課程銜接。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與企業合作共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共同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共同建設教學資源。
二、明晰課程開發思路
根據企業崗位的需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重點,發揮湖北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的積極作用,深化校企合作,開展專業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在分析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確定學習領域,參照行業職業資格標準,確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由易到難,由單一到復雜地融于各教學項目,通過對各教學項目的學習,實現知識、技能、素質的同步提高。
三、規范課程開發流程
課程開發的基本步驟如下:
(一)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等要素綜合培養來實現的。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師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
1.完成行業情況分析。到企業調研,形成專業調研報告,確定專業定位及專業標準,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2.完成工作分析。分析工作的性質、任務、崗位責任等基本情況。3.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分析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作出典型任務框架。4.完成典型工作任務調查。作出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二)學習領域的確定和描述
學習領域是行動領域的教學歸納,是按照教學論要求對職業行動領域進行歸納后用于職業院校的教學行動領域。每一個學習領域均以教育職業行動領域為依據。一個學習領域課程由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和總量給定的學習時間構成。建立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體現了工作過程的序化,難易程度依次遞增的。在學習領域描述中形成專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三)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是學習領域的具體化。學習情境設計是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和序化。以工作過程知識為教學內容。不是簡單的重新排序,而是針對典型工作任務,與工作任務和項目為載體,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的邏輯關系,根據工作過程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養的要求,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形成學習情境方案和學習材料。
(四)課程實施
1.在教學中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校企共建的理實一體化教室進行。采用小組作業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師生關系融洽、互動頻繁。2.實施頂崗實習。抓好頂崗實習計劃制定、實習過程管理和成績考核等幾大關鍵環節。3.專兼教師相結合。行動導向的教學必須是專兼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來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讓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另一方面,指導兼職教師學習教材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4.教學資源的應用。包括編寫并使用行動導向的教材、專業教學資源庫、配套的工作任務單和評價表格。
(五)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分為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在學生評價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除了傳統的測驗之外,還采取學習報告、技能考核、答辯等不同的評價方式,針對各項考核內容分項考核,綜合評價。逐步引入校外專家評價、校內督導評價、企業評價。參考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能證書獲證率、技能競賽獲獎率等指標。
四、課程開發具體策略
(一)做好頂層設計
1.健全組織機構,實行三級管理。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全面統籌和指導課程開發,把握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方向,具有決策權。教務處處長組織教務處工作人員,全面負責協調、監督、檢查各二級院(系)的工作。各二級院(系)成立負責人為組長,雙專業帶頭人和專職、兼職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小組。2.以職教品牌建設為抓手,將項目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個部門,以清單的形式明確每個子項目的承辦部門、責任人、經費、完成日期。3.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學院設立了課程建設專項經費,用于支付課程開發中的各種費用。給予有杰出貢獻的課程建設團隊一次性資金獎勵。4.完善制度建設。學院出臺了《課程建設與評估暫行標準》、《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實施意見》等制度。
(二)注重課程開發的科學性
1.可持續發展原則。將課程分類別設置。全院各專業統一設置公共課程平臺。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靈活性原則。探索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形式,靈活組織教學。3.系統性原則。注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內涵、教學條件、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延續與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4.發展性原則。在保持專業核心課程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補充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體現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成果。
(三)發揮教師在課程開發中的主體性
不僅鼓勵教師在制(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做好課程開發工作,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環節上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項目為載體、突出能力目標、“教、學、做”一體化。通過信息化大賽、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微課比賽等形式,以賽帶訓。
(四)加強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積極響應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建設計劃,建設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向學校和社會同時開放。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與行業企業聯合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
五、結語
我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較早地開展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開發作為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核心,帶動了實習實訓、教學方法、教材、考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人才培養的質量受到了行業企業的好評。
參考文獻:
[1]童學敏.高職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8).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