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的自我意識逐漸生成,由此引發了不同程度的社會責任感缺失問題。青年大學生們也不斷出現了責任意識淡漠、責任感缺失的不良現象。本文就當代青年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問題,對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的現狀和原因以及應怎樣培養其責任感等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說明,以突出青年大學生“責任感的守護者”這一重要的社會角色。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責任感;中堅力量;守護者
富有責任感的青年大學生是使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由可能轉化為現實的關鍵所在。單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而沒有責任感,是無法為國家的發展做出真正的貢獻的。總之,要實現真正地發展,首先得從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入手。但是當代不少青年大學生的身上依然存在著責任意識淡漠的問題。
一、何為責任感
在現實生活中,責任感一詞隨處可見,那么責任感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首先來了解“責任”的涵義。責任是指“一個人在進行某種行為的時候,外界環境和外界條件對該行為的約束和規定。”進而我們得到了“責任感”的涵義“個體對自己在承擔人類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責任中所承擔的責任的一種意識,是對自己在道德活動中完成道德任務的情況是否滿意其道德需要而產生的情感體驗。”1放眼現實生活,社會由眾多扮演著不同角色的人構成,他們的職責雖然不同,但他們都同樣的為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不僅要學會專業知識,更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承擔起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責任。
二、青年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責任感是對自己責任的知覺以及擔負責任的一種態度。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所具有的義務,不能體會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快樂,那么他生命的寬度將極為有限。正如列夫#8226;托爾斯泰所言:“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就是責任感。”2由此我們便可看出,責任感對一個人的自身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青年們卻越來越多的將視線轉移到自身利益上,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包圍圈”,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傾向便是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由于國情的需要,青年群體中獨生子女比重較大,從而對獨生子女予以重點保護的家庭教育也逐漸形成。這使得孩子“心中無他人”,只關心自己的成功而全然不顧他人的處境與感受。青年大學生身上種種責任意識淡薄、責任感缺失問題的產生,與下列原因多少都分不開:
(一)家庭教育的影響
1 獨生子女的增多
由于國情的需要,自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逐年增長,這也導致了“小公主”、“小皇帝”在眾多家庭的誕生。與此同時,受中國傳統觀念“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影響,父母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中國父母這種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做法,逐漸讓孩子養成了“這是應當為我做的”的自我意識,相反的,“我應當為別人做”的思維方式不斷遠離他們,責任感的培養也因此出現了斷層。
2 父母自身原因
父母沒有做到以身作則,沒有將責任意識落實到自己身上,通過日常行為生活,將反面信息傳輸到孩子頭腦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成為了如同父母那樣缺乏責任感的人。
(二)高校教育的影響
1 校園文化氛圍
個別高校教師沒有做到以身作則,不僅未給青年大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反而影響其自身責任感的形成。除此之外,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普及,國外強調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觀念傳到中國,使辨別能力不強的青年受到了影響,使其過于強調個性發展,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感。
2 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脫節
青年大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會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社會的進步添磚加瓦。然而,現如今的眾多高校最關心卻是學生的“成才”,將關注焦點放到學業、就業上去,而忽略了大學生是否真正能夠將他們的所學應用到社會領域。這也使得大學生在離開高校之際,責任感的缺失更加突顯。
3 青年大學生自身責任意識不強
面對社會風氣的變化,大學生們不斷屈服于現實,寧愿強行改變自己去適應的社會,也不愿鼓起勇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由此一來,隨波逐流、趨炎附勢成為社會一大毒瘤,更無須談大學生責任感的缺失問題。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社會環境會凈化一個人的心靈,反之則會改變一個人的品質。媒體作為傳播新聞時事、溝通社會各方面的樞紐,自然擔負著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重任。然而,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媒體已不再單純的客觀報道事實,而逐漸倒戈金錢一方。不良輿論的興起也使得青年大學生在責任感培養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正是因為有了上述的現實問題,才使得青年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問題如燙手的山芋一般亟待解決,只有將影響青年大學生責任感培養的毒瘤徹底清除,一個充滿責任感的青年群體才會回到我們的身邊。
三、如何培養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
只有采取正確的方法對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進行有計劃的培養,才能使青年大學生成為責任感的守護者,讓青年大學生引導中國社會的發展。
(一)進行正確的家庭責任感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培養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首先應從家庭教育抓起。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孩子責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
(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同時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責任意識的得力助手。也因此,高校應當加強基本理論的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堅實的理論來指導實踐。讓青年大學生認識世界,看清我國的現實,樹立共產主義信念,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發揮社會環境的積極作用
社會會影響每一位成員。社會影響本身也有積極與消極的區別。為了發揮社會環境的積極作用,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如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工作是讓更多的人能無償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一活動在本質上為培養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此類活動,有利于幫助青年大學生們走出自己的“包圍圈”,將關注的焦點逐漸轉移到他人身上,為自身責任感的培養提供幫助。
(四)青年大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
改變一個人的因素最重要的不是外因而是內因。作為培養青年大學生責任感的推動因素,青年大學生個人素質至關重要。首先,青年大學生應當意識到自己的發展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應該學會將自己放進一個社會中去。
結語: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他們真正形成了責任感,才能將自己的力量展現給社會。青年大學生是責任感的承擔者,更是責任感的守護者。只有當代青年大學生成功的扮演好了責任感的守護者這一角色,我們的現代化事業才會更加光輝,我們的國家才能永葆生機!
參考文獻:
[1]段志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中的理論問題探討》,選自《陜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
[2]宿春禮.《總統家訓》.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