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語教學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方面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口語教學的直接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是外語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評判整個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用外語表達情感、思想的習慣,是本文最現實的意義;讓外語成為不同國家間對話與合作的橋梁,促進全球化共同發展作為學好口語最長遠的利益,這同時也是口語教學的目的所在。
【關鍵詞】口語教學;原則;理論背景;活動。
1.口語教學的理論背景
1.1行為主義理論。根據行為主義理論的觀點,語言主要是通過重復強化來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它的推廣形式“聽說法”中,學習的三個階段分別被稱作展示(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和產出(production)(PPP)。PPP的三個過程目標主要通過課堂示范、重復和控制性練習來培養自動化的習慣。PPP起初只用于教學法,但后來也擴展于用于構建語言技能的教學,包括口語的教學。典型的教學順序是聽一段錄音,之后模仿錄音,再重復對話,接著在課堂上表演對話。
1.2 語言學的認知理論。反對把學習者看成等待灌輸的空容器的行為主義理論,它認為學習者就像計算機一樣,具有信息處理能力。根據這個觀點,學習像口語這樣復雜的技能,被看做是從被控制轉向自動處理的過程。起初,認知注意(或意識提升)被用于一個過程的單個步驟(或規則)的學習中,通過重復的活動,將這個過程注入一個可管理的“程序”中。把它融入現有的知識中-這個步驟及一些使用者的語言系統的重組,然后隨時可供使用。就使用語言而言,只需要用最小的主義控制。這個步驟稱作自主性。用教學術語說,認知理論用一個從意識提升,通過程序化,到自主性發展而來的模式替代了PPP模式。事實上,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他們只是在第一個步驟有所不同。意識提升的含義是顯性地關注系統規則,而嚴格的聽說練習卻堅持簡單的模式模仿,沒有對生成他們的規則給予任何顯性地關注。
1.3社會文化理論。把學習過程堅定地置于社會語境之中。根據這樣的觀點,所有的學習,包括第一和第二語言的學習,是通過社會和文化環境的“中介”作用而完成的。要達到一項技能的自主性,學習者首先要經過“他人調控”,也就是“更好的他人”,無論是父母、同學還是教師的調控。它一般采取的形式是協助操練,即教師與學習者通過互動提供一個支架,學習者在這期間可以發展他們現有的能力。通過這種共同的活動,新的知識與其一起建立起來,直到學習者有能力吸收他,即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這一步就可以拆除支架。現在的學習者在自我調控的狀態中獨立運作。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個大孩通過交談和詳細的解釋,教一個小孩子游戲規則,直到小孩掌握了規則。根據社會文化理論的觀點,學習的本質是一個社會現象,即要求活動也要求互動。用課堂術語來說,它發生在協助操練的循環中。在這個循環中,學習是合作的,共同架構和支撐的。例如,學習者可以跟小組來著手解決一個問題,期間在必要時,教師可以干預,提供建議,甚至示范目標行為。
2.口語教學的原則
2.1 準確度與流利度。準確度與流利度是口語教學必須要達到的結果。一方面要以語法和詞匯為基礎進行教學,所以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準確的語法知識。另一方面要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讓口語更為熟練流利。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的流利度可先于準確度而存在。
2.2 貼近真實生活場景。口語學習和任何一種學習一樣,都是為社會生活而服務的。因此,哪些情景更實用更有意義,哪些情景需要割舍,如何選好場景是教學的關鍵。
2.3 與個人經歷相關。引導學生把學習活動和個人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產生共鳴。
2.4.建立自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勇敢,可以使人在面對陌生領域時勇往直前不怕困難。學習外語并不容易,每個人都會犯錯,尤其是當學生成長起來,顧慮也會多起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空間,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2.5 最大限度增加互動。在傳統的問答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發揮空間十分有限,簡單的回答問題也使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在現代口語教學中,老師應該增加學生表現的時間,通過集體活動,學生合作,師生互動等環節,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展示自己,挖掘潛能。
2.6 講究口語學習的策略。象很多技巧一樣,口語學習也是講策略的。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模仿訓練與創造訓練相結合,精確訓練與模糊訓練相結合,有準備訓練與無準備訓練相結合,都是學習英語口語很好的策略。
3.口語活動的設計
3.1拼圖活動。將一幅連環畫分成幾個圖畫部分,各部分內容關系要緊密連接環環相扣,分別將圖畫分給每個同學,每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圖畫而看不到別人的。每人幾分鐘的準備時間,用目的語將自己所看到的準確表達出來,包括所看到的任何一個細節,全部同學講述完自己的圖畫后,大家群里群策將圖畫回歸正確順序。
3.2猜謊言。選出幾名同學事先準備好臺詞,站成一排分別講述自己的故事,這些講述著總有一個人說了假話。大家根據講述著的語言,表情,反應來猜誰說了謊話。
3.3將錯就錯。比如一位同學指著自己的鼻子偏說:“It is eye”。那么接下來的同學必須指著自己的眼睛說出“eye”之外的人體任意器官。聯系大家的反應速度,聽力以及口語表達。
3.4電影配音。選擇一部大家喜愛的某部具有大量對白的英文電影中的一個橋段,大家分角色配音。既能引起同學的興趣,又對口語的練習非常有幫助。
3.5小小演說家。在班級內部組織一次演講比賽,大家踴躍報名,以演講的形式,聲情并茂的表達自己的理想,愛好,經歷等等,克服學生害羞膽怯不敢說的心理,讓大家都能開口講英文。
3.6音樂之聲。學習英文歌曲,進行英文歌曲比賽,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英語。
3.7辯論賽。在班級舉行一場辯論賽,選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分成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辯論。在緊張激烈的辯論中,釋放學生的才華與思想,練就一口流利準確的口語。(頭腦風暴、講故事、采訪等等)
4.結語
總之,口語交際訓練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密切聯系生活實踐,創設情景,多途徑地訓練,讓每個學生想說、樂說,大膽地、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2]Gillian Brown,George Yule.英語口語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11.
[3]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