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建世界一流的大學一直是中國近幾年的夢想。中國的大學在經過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面對世界局勢多樣化與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大學的地位與作用也備受各界人士的關注。通過對幾所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發現,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因素,是任何一所大學的靈魂,指引著大學的發展方向,形成別具一格的大學特色,真正的提升著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大學精神;辦學理念;世界一流大學
從1993年的“211工程”的啟動,我國進入全面的建設時期。一方面對列入重點的近百所大學進行撥款,提供資金與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也根據各個重點大學自身特點制定自己的時間規劃和建設部署。從實際的情況看來,中國的一流大學的創建比較注重物質條件上的提升與校園硬性設施的改善,而缺乏內在精神與理念的關注與升華。阿什比說:“任何大學都是遺傳與環境的產物”。①從他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所一流大學的發展都離不開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遺傳,即內部理念與精神的傳承,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影響下,形成適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理念與精神,從而指引其發展;二是環境,它是大學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也是滿足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要求。
19世界的德國柏林大學,被稱為現代大學的開端,也讓各國大學競相學習與效仿,追根溯源就是柏林大學不同于其他大學的辦學理念與獨特的大學精神。柏林大學以服務于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宗旨,以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辦學理念和以學術自由為大學精神,形成獨特的大學精神,因而被以后各國大學所津津樂道。“柏林大學的建立不只是增加了一所大學而已,而是創造了一種體現大學教育的新概念。”②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由于傳統的自由教育辦學理念,使整個學校都處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不能為工業變革時代所提供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各界質疑。這兩所英國古老的大學迫于社會的壓力而不得不轉變其傳統的辦學理念,才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被世界所矚目的美國哈佛大學,在它發展的初期,由于效仿的是當時與世隔絕的英國的大學,因而發展極其緩慢。其后,哈佛大學開始學習德國大學的經驗,根據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需要,培養有用的人才,創新大學精神,改善辦學理念,使哈佛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
通過對幾所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發現,大學精神和辦學理念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因素。雅斯貝爾斯曾說過:“重新確立大學的觀念是首要的任務”。③以此得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在于觀念的創新,即精神與理念的創新。近年來,大學在經濟浪潮的洗禮下,大學精神的衰退,大學辦學理念的迷失,制約著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展。那么,中國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關注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的建設?
首先,借鑒世界一流大學先進的管理制度,并以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為支撐。大學精神,作為大學的靈魂,對大學的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塑造著大學的品質與質量。辦學理念作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因素之一,對其的辦學特色和規章制度有著緊密的關系。如果沒有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的支撐,那么先進的管理制度也只是空有其表,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因此,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的建設,同時借鑒世界一流大學先進的管理制度,以實現創建過程中的新發展。
其次,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應該與社會的發展相聯系,具有時代的特性。大學的發展應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精神與辦學理念,使大學的發展不但適應時代前行的需求,而且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指引。同時,也要摒棄自身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因素,以保證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的活力。只有在精神與理念上的突破,才能抓住發展機遇,應對時代挑戰。堅持具有時代特色的大學精神與辦學特色,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創建營造一個與時俱進的氛圍。
最后,根據自身的特色服務于國家和社會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義務。任何一所大學都有著服務于國家與社會的使命,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培養著適合國家與社會需要的人才,提供著最先進的科研成果與高水準的學術水平,為國家的方方面面做出杰出的貢獻,這也是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世界一流大學的創建,是中國夢實現的一個環節,在以文化軟實力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時,世界一流大學的創建顯得是那么的重中之重。中國在向世界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更應該加大對一流大學的創建,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這就更加突出了一流大學創建的重要性。因此,大學精神的提升,辦學理念的創新,是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的關鍵,任何一所大學都應以此為中心進行創建。
參考文獻:
[1]張洪波.試論中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N].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1):27.
[2]崔慶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哈佛的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3(7).
[3]田原,喻愷.亞洲世界一流大學的師資模式[J].負擔教育論壇,2013(11).
[4]王義遒.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究竟靠什么[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5]肖伶莉.論大學的社會職能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29.
[6]耿有權.論”一流”理念的價值及其實踐[J].遼寧教育究,2004(6):20.
[7]【美】約翰#8226;亨利#8226;紐曼.大學的理想.徐輝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注釋:
①阿什比:《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滕大春,滕大生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頁。
②【英】博伊德,金:《西方教育史》,任寶祥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頁。
③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鄒進譯,北京:生活#8226;讀書#8226;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版,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