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生態學的理論為英語課堂研究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借鑒教育生態學的理論研究英語課堂教學,不僅符合當今教育潮流,也有助于英語高效教學。本文依據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試圖探討英語課堂生態化的構建方法,以改善生態化教學環境中的各因子之間的關系,優化英語課堂生態系統結構,建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英語課堂生態系統。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英語;課堂
一、引言
隨著教育學研究的發展與不斷的完善,教育生態學逐漸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教育系統的整體發展是以課堂的良性發展為前提的。本文運用教育生態學原理,依據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改善生態化教學環境中的各因子之間的關系,力圖提出構建英語課堂生態化教學環境的有效策略,改進當前英語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二、課堂生態化教學的內涵
“生態學”一詞在教育研究中正式使用始于美國教育學者沃勒。1932年,他在著名的《教育社會學》中曾提出“課堂生態學”的概念。教育生態學是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的、社會的、規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教育生態學,是應用生態學的理論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尋求解決教育教學中矛盾和問題的策略或方法。
課堂是學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育人場所,具體地說,就是指在學校中被用來進行教育活動,以傳承、轉化和建構教育知識為基本手段,旨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培養品德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場所。
根據生態學理論,英語課堂是一個生態系統。不過,它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是由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方法等生態因子組成的。其中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生態主體,課堂主體與課堂環境是課堂生態的兩大基木要素,它們之間存在多維復雜的關系。
三、構建生態化英語課堂
教師、學生、教學環境等因子共同構成課堂教學微生態系統,各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運動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堂生態的優劣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3.1營造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
課堂教學環境主要分為課堂的外部環境和語言學習環境兩方面。課堂外部環境包括光線、溫度、座位編排、教學輔助設備、教室內部裝飾等物質條件,也包括人際關系、班風學風、班級規模等社會因素。英語教師作為授課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內墻外墻上粘貼英語名人名言,在板報上開設英語專區,在教室墻角設置書報架提供各種英語雜志、報紙介紹外國歷史文化、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也可以在課間等學生休息時間播放英文歌曲,給學生創設學習外語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使用多媒體電腦、錄音機、投影儀等教學輔助設備,為英語課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
3.2確立師生合理生態位
生態位,是指在一個群落中,每個物種不同于其他物種的時間、空間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它是物種發展生存的基礎。生物種群之間的種種生存方式是課堂主體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模仿的。英語課堂教學互動可以模仿這種生態關系,積極開展以生生、師生合作為基礎,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的課堂合作式教學活動,并在課堂活動中注重師生合理生態位的確立,以構建和諧的英語課堂生態系統。
3.2.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機械的知識灌輸,而學生則消極被動地成為信息的接受者,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與生機。因此,教師要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由于生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選擇教學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能最大程度上調動最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注重聽、說、讀、寫、譯等外語學習者能力構架中的生態因子的和諧發展,使得教學活動不再是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關系,而是各類課堂生態因子的動態組合和互動。
3.2.2注重師生、生生間的協作互動
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中創設競爭環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自主學習和創造意識,讓學生參與體驗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互動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及其途徑便是建立在交往基礎之上的多元性協作互動。
在師生協作互動中,教師要根據科學民主原則、平等對話原則、尊重差異原則、整體系統原則,善于傾聽學生意見反饋,重視表揚,根據學生的需要調節課堂節奏、內容、教學活動。例如建立提案箱,開辟師生心語專欄,開展師生通信活動等等,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有發言權,教師也可從中調整教學活動。在生生協作互動中,要注意同質異質搭配合理,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公平競爭機會均等,角色互換責任分享,資源共享回報合理。
3.2.3多種教學評價方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不同學生個體由于各自的性格與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各自所處的生態位也各不相同:語言基礎較好、性格活潑外向的學生往往能夠獲得更多關注;基礎知識較薄弱、不善交際的內向型學生則在課堂中處于劣勢地位。
教師應創設多種符合青少年心理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得到教師的信任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隨意預設教學標準,要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的高低制定適用的標準。評價時不能簡單的用正確與否、分數高低來衡量,這種評價體系會讓少部分優等生滿意但是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大多數的同學,甚至在心理產生懼怕老師、懼怕英語課的不良影響。在課堂中,教師應盡量及時和正面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活動。尤其應該多關注英語學習中的后進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進步并及時鼓勵,并對他們取得的成績給予適當的肯定和正面評價。如果課堂中出現了師生沖突等不和諧的問題,教師應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不能以不屑或者冷嘲熱諷的口氣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四、結語
課程實施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堂教學了。課堂教學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以文化來陶冶學生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實現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創新的主要途徑。以拓展“交際能力”為宗旨,以“活動教學”為模式,以“合作學習”為手段的英語課堂,無疑有助于演繹互動式教學,營造生態型課堂。因此,在生態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和諧課堂的構建,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學校實現育人功能、形成學校特色。
參考文獻:
[1]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黃遠振,陳維振.課堂生態的內涵及研究取向[J].教育教學研究,2008,(10)
[4]王曉紅.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環境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l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