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全民普及的時代,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迅速、及時、方便地從互聯網中獲取信息和服務。大學生作為新事物的追隨者、踐行者和引領者,憑借大學的校園環境、自身知識結構等各種優越條件,成為網民中規模較大的重要群體。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媒體,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等特點成為高校學生的主要交流工具之一。本文探討了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育人教育、校園助手、互動課堂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校教育;育人平臺;校園助手;移動互動課堂
一、引 言
在網絡科技日新月異,“人人微信,微信人人”的當下,微信已成為人們相互交流、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究其原因,微信除具備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實時性、交互性等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交流靈活性、傳播便捷性、功能豐富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開放平等的人際交往平臺恰恰契合成年學生個性展示,自由交流的特點。
二、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
1、操作的便捷性
微信公眾平臺無門檻,任何人都可加入,只需QQ號就可以輕松直接登陸注冊。管理界面簡單易用、操作方便,人性化設計。一分鐘便可開啟微信信息推送,無需安裝任何軟件,全自動“云”平臺,多賬號管理,只需要簡單的設置即可完成復雜的微信推廣功能。
2、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
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手機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瀏覽資訊傳遞消息,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充分利用。它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傳輸,而是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的富媒體傳播形式,更加便于分享用戶的一切信息。
3、信息傳播豐富、精準、高效
微信公眾平臺是企業進行業務推廣的一種有力途徑。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方式是一對多的傳播,直接將消息推送到手機,因此達到率和被觀看率幾乎是100%,并在主頁面按不同關注對象分類顯示,不會因信息泛濫而錯過。因此,微信公眾賬號可以通過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消息的精準推送。
4、信息交互功能強大
微信作為一款社交軟件,其便利的互動性是區別于其他網絡媒介的優勢所在。尤其是微信公眾平臺中,用戶可以像與好友溝通一樣來與企業公眾號進行溝通互動。企業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即時向公眾推送信息,迅速更新。
三、微信在高校教育中的創新應用
1、微信育人平臺
隨著微信逐漸走進高校生活,越來越多的師生更加樂于參與高校的公共事務,并通過微信及時了解校園情況,展示自我形象。校園微信應用方式呈多元化,如語音對講、LOMO濾鏡、隨拍隨傳等,易被倡導個性自由、思維活躍、樂于表現、視野廣闊的90后大學生所接受;創建以官方微信為依托的校園文化新形態,可以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立足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所開展的重要活動,如學風建設、品德建設、公寓建設、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以積極引導校園文化輿論。最終通過以官方微信為依托的校園文化新形態,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觀。這使得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更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得高校育人的重要決策能在有效溝通中變得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微信校園助手
一直以來,學生獲取校園信息是通過訪問傳統的學院門戶信息網站或者是校園OA 系統,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普及,微信應用已成為廣大學生安裝率最高的手機應用之一。如何讓大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更加便捷、及時、全方位的得到學校、教務、教學等公共信息,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顯然已成為目前最好的校園助手和生活幫手。
(1)、輕松掃描“二維碼”,招生信息全掌握。招生是學校的“生存命脈”,為拓寬招生咨詢渠道,滿足考生及家長便捷、及時、準確地了解各學校招生錄取相關信息,學生只要關注相關學校公眾號,便可以隨時隨地詳細查詢到學校簡介、學院及專業信息、招生簡章、招生計劃、往年分數線、各省招生情況簡介、考生及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及錄取相關信息。
(2)、手機在身,校園動態不錯過。各種教學活動、新生入學指南、教務問答指南、各類校園講座、實踐活動、優秀學生名單、獎學金設置等等,學生都可以實時查詢。同時,學生還可以隨時在微信平臺咨詢問題,微信平臺將自動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3)、個性化服務,考試、成績早知道。學生最關心的莫過于考試和成績了。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可通過將學生用戶的微信賬號和學生的教務賬號和密碼進行綁定,實現很多個性化功能。如,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課表、成績、考試安排、掛科科目、學分數、借閱書籍和近期的借閱歷史。
(4)、微一下,生活幫幫生活。天氣查詢、公交查詢、快遞查詢、外賣查詢等一系列生活服務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倍感輕松。
3、微信互動課堂
微信互動課堂是指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為教學輔助,科學設置微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點評的互動教學方法。“微課堂” 充分意識到90后“依賴”移動設備和擁有較多碎片時間的現狀,它開啟了全新微學習體驗模式。教師可將專業課程以“知識點”為基礎脈絡,有機分解為“課程元”單位,配合例題演練、習題講解、在線測試、名師答疑等環節幫助考生借助手機平臺高效學習。同時,微互動課堂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不同的內容模塊,比如:微話題、微提案、微積分、微點評、微新聞、微學習和微閱讀等版塊。學生還可以通過發送圖片、視頻、語音的形式上傳學習心得或遇到的問題,老師則將收集的問題反饋給平臺上其它專家或學生,讓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移動終端及微信公眾平臺的校園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微信課堂將使學員在遠程學習上更加自由,真正實現了時時能學,處處可學。
此外,微信群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用于教學,在課后更是成為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感情交流的紐帶。通過朋友圈版塊大家可以發布自己的生活動態,對有意思的說說點個“贊”或發表看法,特別是在節假日,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問候自己的學生及其家人,氛圍倍感溫馨,學生們也會給老師送上節日的祝福。
參考文獻:
[1]蘇蕓.基于大學生群體的微信使用初探[J].華章,2013
[2]易偉.微信公眾平臺搭建與開發揭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詹義清,鄧謹.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2012(26).
[4]張韻.交往教學的課堂應用—— 生生交往的實現[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