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的“雙刃劍”效應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堅持網絡的益處擴散和行為糾偏,努力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教育與服務相結合、防范與治理相結合的雙向多維度教育模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有效發揮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高校。
一、線上線下互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網絡關系的基礎是現實社會,網絡關系的主體仍然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學生在網絡上的言行產生偏差,其產生的原因往往并非局限在網絡上,很多情況下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方式在網絡上的映射和繼續。現實思想政治教育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上的延伸和發展。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利用網絡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在網上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直接的監督和引導,對不當言行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批評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同時,在網下發揮教育和干預的作用,培養學生規范的網絡行為,解決學生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可能部分學生遇到學習、生活、工作上的疑惑時,愿意通過網絡與輔導員進行心靈的交流,但問題的根本解決還需要網下的實際工作。“鍵對鍵”便捷師生交流,“面對面”鞏固教育效果,輔導員應深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通過平時的個別談心、走訪寢室、團體座談等活動,將對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研究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最終目的是關心幫助現實生活中的大學生,輔導員應將日常教育與網絡教育并重,注重虛擬網絡與現實社會的互動。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讓現實生活延伸到虛擬空間,例如,在一些論壇上積極引導大學生多談些與現實的學習、生活、就業等密切相關的問題,條件允許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現實中面對面討論;另一方面,可以指導班級、社團等學生組織在網上主動構建相應的虛擬組織,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進行更加深入、寬泛的交流,這有助于思想認識的一致和凝聚力的增強。
二、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
1.夯實校園網絡文化的現實基礎
校園文化對置身其中的莘莘學子所發揮的作用是持久和全方位的。校園網絡文化應深深根植于底蘊豐厚的校園文化土壤,輔導員應依托校園文化優勢資源,弘揚學校歷史傳統和辦學特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專業背景,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用豐富的精神養料滋潤學生,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上生活空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努力打造校園網絡文化品牌
結合數字化校園建設,立足學生需要,積極打造一批網上名師講壇、精彩課堂、網上學術廳等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校園網絡文化品牌。積極拓展網上黨團建設、心理咨詢、就業服務、情感熱線等網絡欄目的活動空間,進一步發揮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服務的功能。鼓勵和支持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優秀校友等建立個人博客、網上工作室等網上教育互動平臺,在BBS、SNS社區中主動設立學生感興趣的精品板塊和欄目,從而加強校園網絡的學生用戶粘度,發揮校園網絡文化品牌的示范效應,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著力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隨著高校信息網絡硬件建設不斷成熟和完善,主動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很多地方和高校貼近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貼近大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行為習慣,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紛紛嘗試建設德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包括大力建設紅色網站、推廣輔導員博客、建設SNS類教育社區等,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觀鮮活、生動活潑、深入人心。
四、培養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
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是指經常活躍在大學生常用網絡中,具有話語優勢,其言論常被廣大學生認可和追隨,并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大學生網絡用戶。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往往有兩種,一種是論壇的管理者、版主,他們擁有改變論壇后臺設置的權力,可以對成員進行管理、修改或刪除,可以將一些帖子和信息加上醒目標識(置頂、加精華、加頻道等),可以對在貼吧中發言的ID、IP加以管理,甚至禁止其發言;另一種是出現頻率很高的ID,他們或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源,或有獨到深刻的見解,說出的話能讓眾人信服,給論壇成員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帖子的瀏覽量、回復量往往很高,有較大影響力。
“意見領袖”的出現,直接影響著信息傳播的內容、過程與效果。高校輔導員應關注身邊的學生意見領袖,積極地與他們溝通聯系,加強教育、引導、培養,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教育效果。
1.引導大學生“意見領袖”
“引導”并不意味著“行政要求”,更不是“一面倒”的理論宣傳。大學生“意見領袖”通常都是一些善于獨立思考、有較強的分析能力、持理性批判態度、見解獨到的學生,因此,只是為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一味地灌輸,就會引起這一群體的質疑、反感甚至抵觸,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大打折扣。輔導員在引導大學生意見領袖的過程中,要結合現實將兩方面的情況都講清楚,讓他們在平等的氣氛中進行鑒別、求證,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發揮積極的作用。
2.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
輔導員要主動發掘擁有更多媒介源和消息源,對網絡知識掌握程度較高,熱衷于傳播消息和表達意見,在網絡上有一定知名度、號召力的學生網民,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在學生骨干中培養“意見領袖”,從政治素質、網絡素養、溝通技巧、信息鑒別能力等方面進行培訓。從而借助“意見領袖”進行朋輩教育,在源頭上發揮主導性作用。
3.運用大學生“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并不等同于普通學生干部,因此,輔導員在運用過程中要淡化行政要求,強化平等原則,使其在日常情況下成為“觀察員”,成為眾人的榜樣,以正面作用影響其他學生;在特殊情況下成為“救火員”,面對各類突發事件或群體性事件,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群體中發表理性、積極言論,引導其他學生正面看待事件,有效地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薛程、吳蔚:《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影響力研究》,《思想理論教育》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