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調查訪問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從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三個方面入手,著重對三峽大學體育專業本科所設置的課程進行分析研究,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方案的改革及不同課程方案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最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存在問題以及未來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和發展趨勢,為高校體育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
1前言
我國自1980年以來,為了順應經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五套有關體育專業方面的課程方案,每一套課程方案都是在繼承前一套課程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改進和創新。彰顯的是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這是一個具有動態過程的系統。課程方案的不斷改進與創新,不僅可以使我國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更加合理、培養的人才規格更高,更能夠推動我國整個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并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和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反映的是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要求。而開設哪些科目是課程設置的中心問題,這也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因此,把課程設置好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養適應新的體育需求人才的根本動力。
2文獻綜述
高校教學質量是高校生死存亡的生命線,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的合理設置、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因素。體育專業本科教學計劃是實施教學的總則和總體綱要,課程分布是具體的實施措施,是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而體育教學方法的實質是通過某種有效的形式、手段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認真借鑒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培養方案,借鑒國內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經驗,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各學科和專業特點,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意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適應能力,使新的本科教學計劃更加合理、科學。本文主要從課程的改革建設入手,探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1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研究。長期以來,高等體育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體育師資為主。1997年2月原國家教委辦公廳下發的《課程方案》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對培養目標進行了新的定位,既立足于培養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又能從事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工作。從培養目標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所提出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這種以培養體育師資為主的培養目標是在我們國家特定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它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體育專業教師,解決了師資缺乏的問題,為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2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我校體育教育的課程層次結構還存在很多不足,呈現出基礎狹窄的狀況。與國外相比,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層次基礎理論窄,基礎學科主要是以人文、社會學科和工具課為主,突出思想教育,缺乏自然學科相關知識,覆蓋面較窄,有關體育的人文社會學科開設很少。
2.3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我校目前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現在大多是圍繞《專業目錄》規定的“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三大主干學科。由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調查、社會體育活動方案設計、實習等)中,至少要安排20周以上的課程時間。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安排,應大幅度增加選修課,壓縮必修課程。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研究對象。對三峽大學2009級體育專業40 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體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體系。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查閱了近幾年來有關學校課程改革方面的文件和研究成果,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獲取了本文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
3.2.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針對本研究涉及的問題,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遵循問卷設計的要求,設計了《三峽大學體育專業本科課程時間安排及課程結構調查問卷》學生問卷(見附件A)。此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40份?;厥?8份,回收率高達95%,為此次調查提供了相當高的信度。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3.2.3邏輯分析法。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以及數理統計的結果,對三峽大學體育專業課程改革開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針對其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分析,提出今后三峽大學體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4結果與分析
4.1培養目標分析。體育系的培養目標是體育系課程體系構建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一個課程體系必須緊密圍繞培養目標的實現而構建,體育系以未來中等學校的體育教師為培養目標,那么體育系課程設置必然要為培養一代合格體育教師而服務。培養體育教師,與其他師范學校培養其他教師(如中文教師、數學教師等)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是不同的。
4.2課程結構及其特點分析。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密切聯系高師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的課程設置應以培養新時期合格的體育教師為宗旨,遵循科學的培養目標??v觀各校的課程設置,基本都是圍繞以培養學生上述各項素質而設置的,但在教育類的課程比例、必修課和選修課程的比例以及課程類型結構還有不盡合理的地方。
4.3教育類課程比例分析。在現行的課程設置中,專業課所占總學時比例過高,有的學校甚至于達到70%以上。教學科學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所占課時偏少。就業教育課程有別于其他教育課程,首先在于它是專門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技能,解決未來工作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它是體育專業學校素質教育的窗口,是培養具有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的體育人才的重要措施,其內容除了校外教育實習外,還應該增加校內教學實習,多請校外優秀教師到學校進行教育講座或有組織地讓學生對校內一些教師的課程進行觀摩,要求學生記筆記,為學生走上社會自主教學提供良好的榜樣,同時又能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
5結論與建議
5.1 結合社會需要,改革課程設置。要改變課程設置中的重疊現象,進行同類和相鄰課程的整合,給新內容的引進提供時間和空間,使必修課能充分反映學科前沿信息,成為覆蓋面廣、內容精的基礎課程。
5.2 加強現代技術教育課程的改革。在精簡重復的技術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體育教學方法的教學,形成運動技術和教學方法相統一。
5.3重視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對選修課進行適當調整,把一些內容陳舊的課程進行刪減,增加與中、小學新課標相關的內容,以及能夠反映現代科技發展新成果、學科前沿的內容。
5.4 加強本校特色課程的開發。學校應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建設具有其特色的本校課程,為社會培養特色人才,同時也能夠提高起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Z].教育部,2003,06.
[2]胥英明.對《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質疑[J].體育刊,2004,09.
[3]楊萬林,徐云霞.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異位于回歸[J].天津體育學報,2007,05.
[4]黃漢升,季克異.我國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體育學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