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史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休閑娛樂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外電影走進大熒幕。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媒介,不僅是傳播本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種手段。在欣賞電影前,電影片名作為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傳達信息,表達美感和吸引觀眾的功能。這要求電影名稱的翻譯既要做到翻譯上的準確忙也要突出電影作為商品的商業價值。本文通過分析中外電影名稱的特征,探討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并總結出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
【關鍵詞】電影片名;翻譯;原則
一、中外電影名稱的特點
1.簡潔。英文電影通常只有一兩個詞,大部分片名簡明扼要,多數由名詞或短語組成。如:Brave Heart《勇敢的心》,Gladiator《角斗士》等,只有少數電影用的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如:I Known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ary《我為瑪麗狂》。雖然片名簡單卻能切中主題。再如中國電影中的The Message《風聲》,Banquet 《夜宴》等。它們的片名翻譯不僅能緊扣電影故事的主題,更能起到吸引觀眾的目的。
2.地點,人名作為片名。很多中外電影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作為片名。如:Chicago芝加哥,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Gandhi甘地,Nixon尼克松等。一方面,因為他們是西方歷史文化中知名的地點和著名的人物。另一方面這些著名的人物和地點的背景也能夠緊密與電影主題相聯,而中國電影以人名,地點作為片名而被翻譯的影片也不占少數。
3.引人入勝。電影如今已成為一種商業產物,吸引觀眾的電影片名翻譯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所以一部影片的片名充滿懸念,發人深省,富有美感才會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去觀看。當觀眾們看到I Known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他們會充滿疑問,誰知道電影中的人物夏天做了什么事?If You Are the One《非誠勿擾》,字面意思是如果你就是那個人,所以無論是中國觀眾還是外國觀眾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都會對這部電影充滿好奇。
二、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
1.音譯法。音譯法是電影片名最簡單、最方便的翻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中外片名中,常用在劇情中起關鍵作用的人名、地點、事件作為片名。如果這些名稱因其歷史文化意義為觀眾所知,那么就能更好的傳達異國風情。例如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某些國外的音譯的電影更加能夠表達出電影所透漏的信息。Jane Eyre《簡愛》,Harry Potter《哈利#8226;波特》,Ali《阿里》等,都是在世界范圍內有所影響的名字,當然中國觀眾也再熟悉不過了。
2.直譯法。電影片名的翻譯目的是為了顯示電影的精髓。如果要使電影與故事完美結合,直譯是簡單有效的翻譯方法。它能 在最大限度內保留原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使之原汁原味又能保持異國情調。我們很容易找到大量采用直譯的電影片名。如:Roman Holiday《羅馬假日》,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盜》,True Lies《真實的謊言》,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這些電影采用了直譯的方式不僅保留了原有片名的內容而且符合了原片名的語言結構,使中國觀眾很容易接受并記住。
3.意譯法。不同的語言存在著差異,當原文的思想內容 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時,我們就采用意譯。什么是意譯呢?陳宏薇將詞語的“意譯法”定義為: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合主要語言功能相似。例如:“Leon”是男子名利昂,但是觀眾并不知道利昂是誰,在他身上會發生什么,但是基于影片本身,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觀眾們就會知道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關于職業殺手的故事。
4.直意結合法。有些片名雖然難呢過 按字面意義直譯,但譯名仍不夠理想。這時可以采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即在原意的基礎上適當的調整,按照原片內容和風格曾詞或減詞,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如:Speed《生死時速》是美國于1994年拍攝的動作大片,光說“速度”真是太簡單了,而故事里那輛永遠停不下來的車必須以高速駕駛才能避免炸彈爆炸的巧妙設計,只有在“生死時速”這四個字里才能完全表達一場生與死的較量。“生死時速”在直譯的基礎上加了意譯,充分體現了影片內容,且明了傳神,讓人緊張、刺激,難以抵抗其中的誘惑,是一個非常精彩的譯名。
5.轉化法。文化是在翻譯中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外國電影片名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在里面,讓很多中國觀眾十分迷惑。一些國外影片片名中采用習語,諺語作為片名而我們譯者就必須在漢語中找到與其等同的語句來譯出更好的影片名。這就需要我們借鑒,轉化成中國的文化。例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片,如果我們直譯成洗澡的美人,我們會感覺可笑而難以理解,而譯成“出水芙蓉”就遵照了中國人習慣的想法,同時具有了中國悠久的文化特色。自古以來芙蓉是高潔之人,美人,漂亮,純潔的象征。
三、電影片名遵循的原則
1.忠實性。忠實性有兩層含義:忠實于原片名,忠實于電影故事本身。譯者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劇本的了解,試著把電影的涵義展現出來,這就是忠實性。如果不能達到忠實性包含的兩方面意譯,那么我們應該以忠實于電影故事本身為主。
2.文化性。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電影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反應了其所屬文化的個性特征,因此譯者應當意識到這種文化的重要性,并把影片名譯成觀眾所能理解接受的程度。翻譯既要盡量保有異國特色,又要考慮觀看國觀眾的理解能力,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譯”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片名來自世界著名文學作品《飄》,但對于電影本身名字而言觀眾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直譯為隨風而去,讓人感覺平淡無奇,而譯者一定是知道這部作品的內容是在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女主人公傳奇一生的故事,所以亂世佳人明確體現了電影主要內容。除了西方文化,譯者也需要充分了解中國文化,中國人喜歡用四字成語來表達事情,更簡明且符合中國傳統文化。
3.審美性。從形式上看西方人崇尚簡潔之美,而中國人講究語言對稱和諧,尤其喜歡表現力強,勻稱悅耳的詞組。有吸引力的電影片名不僅能夠吸引觀眾又可以帶來無限的經濟利益。這就要求譯者對片名的翻譯盡力達到商業與審美的效果。但又不能太過偏離主題。觀眾習慣于那些具有豐富的文化韻味和聯想一意譯的詞。如:“The Body Guard”譯成“保鏢”就只能讓人想到主角是個保鏢,以為內容與廝殺有關,可意譯出來“護花傾情”不僅豐富了片名的內涵,同時也非常貼切的暗示主角有保鏢,“花”暗示主角是一位迷人的女性,“傾情”說明有戀情發生。這樣的譯名富有濃郁的浪漫色彩一下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四、結語
電影是一種集藝術性、商業性與一體的藝術形式,是具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成為人們日常社交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影名具有獨特的語言特色和民族文化內涵,是電影藝術性和票房商業性的集中體現。一部電影片名的成功就是要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去觀賞這部電影,這也同樣是翻譯電影片名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4]張茜.中英文電影片名的現狀及特點[J].文藝生活#8226;文藝理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