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色扮演理論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論和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它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也就是根據(jù)學生可能要完成的課堂任務去編制一個與該任務相似的課堂任務,將學生安排在模擬、逼真的環(huán)境中,要求學生扮演制定的角色來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其行為進行評定和反饋,以此來幫助其發(fā)展和提高行為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英語;角色扮演法;《英語》基礎模塊
一、角色扮演法及其特點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學生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學習知識和技能,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模仿角色的活動行為,體驗角色的個性心理。在英語教學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行為目的和基本特征,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社會能力和交際能力。在不同場合,人們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這就要求人們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適當?shù)卣{(diào)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際互動中實現(xiàn)的。米德通過對自我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是通過學習、扮演其他人的角色發(fā)展起來的,是他人對自己看法的總和,是各種角色的總和,代表對占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為。而美國心理學家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是角色扮演用于塑造人的行為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人的社會行為是通過“觀察學習”獲得的。在觀察學習中,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環(huán)境,如社會文化關系、榜樣等客觀條件,只要控制這些條件,就可促使學生的社會行為向社會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任何語言都具有交際作用和思維作用,中職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即聽、說、讀和寫的能力。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語言實踐中形成的,角色扮演法是實現(xiàn)英語交際實踐的有效方式,它能夠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的特點。
(一)情境性。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運用角色扮演法組織教學的關鍵是科學地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的得當,學生才能準確進入角色。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恰當?shù)卣辖虒W內(nèi)容,巧妙地營造一種富有情感氛圍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快樂地學習。
(二)主體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英語角色扮演法的教學中尤其如此。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后,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和成果的評價都是由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完成。學生在參與模擬或?qū)嶋H活動的全過程,獲得了知識和技能,也提高了英語運用能力。
(三)互動性。由于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的,所以他們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會想辦法求助。這樣,各種的難題既為學生們提供了信息溝通機會,也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小組互動提供了平臺。
二、角色扮演法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要呈現(xiàn)任務環(huán)境,就必須要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所謂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當然是相對而言的,而英語是一門交際用語,學習的內(nèi)容也主要圍繞日常話題來展開。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日常話題、各種生活趣聞事例、多媒體等手段引入,從而完成語言環(huán)境的設計。
案例1: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1 Names and Greetings.作為開學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學習這個內(nèi)容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們互不相識,我們的課堂正好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個互相認識的好平臺,課堂開始,教師可以很自然地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并表明自己想認識我們班的同學,然后順其自然地走到同學中去問其中一個學生:“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 Which school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r parents do?”創(chuàng)設出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之后,引導學生應該如何作答,并引出要掌握的句型進行學習,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只需適當引導就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學會相關交際用語。這樣的開始就是相對真實自然的了。同時,教師更應該做的是通過教學任務來激發(fā)語言環(huán)境,對于Unit 1 Lesson 1 Names and Greetings.這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更多的情境圖片,如,與朋友見面、與教師見面、工廠內(nèi)與經(jīng)理見面、業(yè)余時間與經(jīng)理見面等。讓學生學會用句型:“This is my brother xxx.”來介紹自己的家人、朋友給其他人認識。
(二)設置合理的角色任務。在角色扮演課堂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提供角色的場景外,還需要根據(jù)課堂任務去設立相應的角色,因此,教師必須盡可能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語言能力水平去安排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務,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要想讓學生都盡可能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就必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去完成任務,一般5個人一組比較適宜。如果扮演任務只需要3個扮演者的話,其他兩個人可以當導演或者觀察員(負責觀察并給建議、評論)。另外,教師在設置扮演任務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一點:越是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角色扮演任務,學生就越是熟悉。越是熟悉的生活場景,參與度就越高。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也是我們教學的根本宗旨。在說明強化在觀察學習中的作用時班圖拉指出:“與其等待對榜樣的模仿出現(xiàn)后才給予獎賞,不如事先讓觀察者預測選擇榜樣的行為會帶來益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觀察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對積極、正確的榜樣的觀察模仿學習行為會給他們帶來益處。”由此可見,合理地安排課堂任務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設置合理的課堂任務,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會獲得更好的成就感。
(三)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要想運用角色扮演法來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除了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和設置合理的角色任務外,我們教師還應該注意以下的幾點:第一,教師在選擇參與者的時候,應該要首先分析各角色的特性,并向全班同學征求適合的扮演人選。為了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在描述角色的特性時,不必對角色在扮演過程中應該采取的對策作過多的描述;第二,在學生演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協(xié)助學生融入自己的角色中,可以對學生旁敲側(cè)擊地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第三,對于未扮演的學生,不應忽略。教師可以組織未參與扮演的同學在觀看同學扮演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并做好觀察報告,給扮演者作出評價建議,以提高活動后討論與評價的參與效果;第四,活動后教師在引導角色扮演者與旁觀者進行討論時,宜采用開放式的問句,如:“第一小組的同學在退換商品的時候是怎么做的?他們的做法是否妥當?”等等。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間,激發(fā)更多的話題。
三、角色扮演法教學反思
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學生將真正地運用語言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同時,因為學生與人合作,這會讓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都獲得了深刻的體驗,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這種教學法運用到中職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將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不但在聽、說、語言運用等方面得到較佳的“實踐”和訓練,而且由于模擬情境的形象性、真實性,所有參與的學生都能在情感、認知上獲得深刻的體驗,從而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然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的,角色扮演法也存在著它的不足之處。首先,這種教學法在實施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工作準備,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其次,教師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只有教師對角色的認識足夠清晰,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把活動開展起來。另外,表演的難易程度、課堂的把握控制也是一大難點,因為這需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自身素質(zhì)都非常了解。最后,對于中職教師來說,如何把教學標準和專業(yè)特色、企業(yè)標準更好地結(jié)合起來,這更是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的一個話題。
參考文獻:
[1]葉浩生,論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特征及其歷史地位[J]心理學報,1994(2)
[2]李紅,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劉啟珍,楊黎明,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中科技出版社,2012.3
[4]黃一珊,角色扮演法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