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質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職生源的變化給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本論文以晉城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為例,通過調查研究,深刻分析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特點及其成因,為中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學生;特點;成因
近年來,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對中職院校的招生造成了巨大沖擊,為了保證招生數量,中職院校紛紛降低入學門檻。出現了不管分數高低,只要報考中專志愿,統統接收的招生局面。筆者在職業院校教學并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多個年頭,親身經歷著它的發展和變化。同以往相比,現階段中職院校“問題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問題越來越復雜,尤其是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面對綜合素質越來越差的學生群體,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昔日沿用的傳統教學管理方法相對滯后,慣用的教育方法失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班主任作為班級建設的主導者和學校具體教育工作的組織和落實者,在教學管理中起著無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必須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特點及其成因,為建設高素質班主任隊伍提供重要依據。
為了進一步了解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群體現狀,對所屬晉城市4所中職院校1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120份,收回11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12份。男生54人,約占48%。女生58人,約占5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由于此次為無記名式問卷調查,所以信息較為真實可靠。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學習、生活、家庭、消費和就業等內容,覆蓋了思想道德、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在回收問卷后,課題組成員對問卷進行了歸納整理,分析得出現階段中職學生的顯著特點如下。
一、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特點
任何事情都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現階段中職學生具有優點也存在許多缺點。
(一)現階段中職學生的優點
1、關注時政,思想積極向上
時政經濟體育娛樂文學
你最喜歡閱讀哪類報刊雜志37%3%6%33%21%
你最喜歡閱讀哪類報刊雜志調查結果表明,現階段中職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經常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在沸沸揚揚的釣魚島事件訪談調查中,有90%的同學認為釣魚島是我國領土,堅決不能割讓給日本,這充分表明現階段中職學生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愛憎分明,立場堅定。
2、敢于創新,容易接納新事物
愿意嘗試想但又不敢嘗試根本不想嘗試
對于一種新事物46%29%25%
通過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問卷調查發現,近半同學愿意嘗試接受新事物,表明大多數學生好奇心強烈,喜歡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不怕失敗,但是由于年齡較小,閱歷較淺,思想還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
(二)新時期中職學生的缺點
1、社會公德意識淡薄
隨地
吐痰亂扔果
皮紙屑說臟話輪到自己
不做值日
你周圍同學的行為習慣有67%69%83%49%
在多選項社會公德意識問卷調查中,有67%的學生認為周圍同學有隨地吐痰行為,69%的學生認為周圍同學有亂扔果皮紙屑習慣,有49%的學生發現身邊有的同學輪到自己時不做值日,竟然有83%的學生認為周圍同學說臟話。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中職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欠缺,具有許多不良行為習慣。
2、文明禮貌意識欠缺
從沒有較少經常
路上會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嗎35%54%11%
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你會不服氣嗎41%31%28%
由上表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家數學生不太習慣主動與老師打招呼。在對“不與老師打招呼原因”的訪談中,因為膽小不敢主動打招呼的占40%,從小沒養成和老師打招呼習慣的占33%,認為沒有必要和老師打招呼的占27%。對“學生上課時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被老師批評”的問卷調查中,經常會表現出不服氣的占28%,從沒出現過不服氣的只占41%。以上兩種調查結果說明,現階段中職學生不注重文明禮貌,不懂得尊敬師長,不聽老師教誨,甚至還會與學校、老師對著干,缺乏基本組織紀律觀念。
3、違規違紀行為居高不下
從沒有偶爾較少經常
上課你有過遲到嗎5%54%20%21%
上課你有過曠課嗎55%26%10%9%
你有過夜不歸宿嗎53%30%12%5%
從違規違紀行為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有95%的學生上課遲到過,其中經常遲到的占21%,從來沒遲到過的僅占5%;有45%的學生有過曠課行為,其中經常曠課的占9%;有47%的學生曾有過夜不歸宿行為,其中經常夜不歸宿的有5%。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中職學生違規違紀行為比較常見。
4、社會惡習時有發生
抽煙打架賭博偷竊
同學中最為常見的違反校規行為50%18%14%5%
在多選項“關于社會惡習”問卷調查中,有50%的學生認為周圍的同學抽煙,18%學生認為周圍同學有打架斗毆現象,14%的學生選擇周圍的同學有賭博行為,還有5%的學生發現周圍同學具有偷竊行為。從以上數據可知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社會惡習較多,其中賭博現象最應該受到關注。
5、學習態度不端正
從與任課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有80%的教師認為班上有近半學生只達到初二學生水平,甚至還有的同學處于小學水平階段,導致上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
認真聽講睡覺玩手機帶耳機聽音樂說話
課堂上你最喜歡做的事27%50%51%19%15%
在多選項“學習態度”問卷調查中,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僅占27%,上課喜歡睡覺的學生占50%,玩手機的學生占51%,帶耳機聽音樂的占19%,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說閑話。從教師、學生兩方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現階段中職生基礎知識匱乏,學習態度極不端正。
6、逆反心理較強
不反感有一點反感非常反感
對父母的教育58%37%5%
對教師的教育65%29%6%
通過調查發現,有37%的學生對父母的教育會有一點反感,其中非常反感的占5%;有29%的學生對老師的教育有時會反感,其中非常反感的占6%。逆反是青少年時期較為普遍的心理特征,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中職學生的逆反心理表現尤為突出。
以上種種調查顯示,現階段中職學生自我中心意識過強,我行我素,做事只為自己考慮,以自己快活為原則,很少顧及他人感受。
二、現階段中職學生特點成因
(一)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是指在生活中養成的習俗[1],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某種動作特征。中職學生大部分從小生長在農村,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注重對孩子的養而忽略對孩子的教,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他們在家里懶惰、任性、我行我素,在學校一意孤行、唯我獨尊、不懂謙讓。還有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成了老師心目中的“問題生”,長期以來,老師對他們“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不督促他們學習,也不檢查他們作業,更不關注他們的生活,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形成了不學習,不聽課的壞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老師漸漸沒有了好感,甚至還會產生敵對情緒。甚至有極少數學生入學之前就是“小混混”,家長擔心孩子在社會上學壞才送到學校來上學。
(二)沒有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識
公德意識是規范人與人之間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交往的行為規則意識,是為了協調人際關系而形成的基本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改革開放以來,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于受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消極因素影響,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逐漸薄弱。為了利益不惜手段、甚至不惜侵害他人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位,遇到摔倒老人不敢攙扶現象屢見不鮮;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地吐痰、亂扔瓜皮紙屑習以為常。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成長的中職生,社會公德意識更加匱乏,中職生的公德意識缺失主要表現為:法律意識淡薄,不愛護公共設施,不遵守公共秩序,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不尊敬他人。
(三)抗拒不了社會風氣的影響
社會風氣是一種生活環境,它對一個人的成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上不斷涌現出各種不良風氣,這些不良風氣的滋長對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校園周邊環境,有些只為賺錢的商人,想方設法在學校周邊開設網吧或者游戲廳等,由于校園周邊這些場所的存在,導致學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網吧玩耍,那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還會曠課到網吧玩游戲,整日沉迷于網絡,甚至通宵達旦,夜不歸宿。
(四)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愿望、理想等【2】。中職院校入學門檻降低之后,到中職學校上學的學生,普遍沒有遠大目標。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學習,是因為初中沒有好好學習,中考成績較差,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就讀,不得已選擇了中職,還有學生是在家長被迫下來這里混畢業證的。這部分學生由于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在學習上不思進取,既不羨慕那些成績好的同學,也不為自己學習不好而感到丟面子。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最多可能關注畢業后是否能找到工作,幾乎不會考慮未來事業的發展,當然也不會為自己以后所需要的能力做準備。
(五)缺乏妥善的引導和管理
中職學生年齡在15~20歲,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人生觀取向不明,該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染上抽煙、喝酒、打麻將和沉迷網吧等惡習,所以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學校的管理既要“嚴”,又要“引”。“嚴”就是除了要嚴格執行學生管理制度外,還要嚴格執行考試制度和畢業證領取制度。現階段,在生源危機的狀況下,為了便于招生和留住學生,許多中職學校對于學生的各項制度不能嚴格執行,對于曠課、頂撞老師等普通違紀現象都只是批評了事,讓學生感覺犯這樣的錯誤無關緊要,下次照樣犯錯,從而使各項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對于考試多門科目不及格學生,不實現畢業證延期領取制度,不管考試成績好壞與分數高低,畢業時一律正常領取畢業證,讓學生認為考好考壞一個樣,對考試不能高度重視,所以課堂上學生不好好學習,各干其事,甚至時常出現曠課現象。
“引”就是對學生少批評多引導。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改變目前中職學生的現狀,只靠簡單的說教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學校和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第二課堂,黑板報、主題班會都是不可錯過的好時機。另外,做為班主任還應該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特殊狀況,真正了解學生的合理要求,充分發掘學生的優點,耐心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逐步引導學生成長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六)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現階段,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具有內容多、難度大等特點,這就導致了基礎較差的中職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再加上一些學校由于辦學經費不足,缺乏相關實訓基地,以至于許多實訓課程不能正常進行,原本動手操作的實訓課變成了枯燥、空洞的理論課,沒有辦法將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地轉化為實踐內容,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性和重要性,學生體會不到收獲和成功。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喪失學習興趣,甚至還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地給學生開設實踐課,并且結合學校和學生現狀,開發符合本校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辦學水平。
因此,我們應該針對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特點,積極采取合理措施,科學管理,正確引導,求真務實,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盡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胡志勇.漢英成語詞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廖文碧.淺談高職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動機[J].時代教育,2011(7):62-64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課題論文,請編輯特別標明:本課題為: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指令性課題《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GH-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