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越來越立體化與豐富化。技校教育致力于為當代社會培養一線型人才,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技校學生要實現個人價值的體現,需要具有全方面的能力。體育能力是技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技校教師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技校學生應當具有的體育能力進行培養,使技校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人才。本文以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及教學方法分析為題,對技校學生應當具有的體育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幾點教學方法。
【關鍵詞】技校學生;體育能力;培養方法;創新能力
前言
技校,是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機構的重要構成要素。技術院校的教育工作,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技校畢業生是當代社會各個行業中的一線工人。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今天,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技校的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近些年來,技校的數量在增加,相應的技校畢業生數量也在增加。提高當代技校學生的綜合實力,促進其社會競爭力的提高十分重要。為了使技校畢業生可以成為符合國家生產需求的專業化人才,體育教師要利用體育教學,結合技校教育的特點,對學生應當具備的體育能力進行培養。所以,筆者選擇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及教學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1、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分析
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教育對于當代學生的全面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學生要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實現全面發展。并且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學生要利用體育鍛煉來對自己的身體素質進行保持與提高,使自己有硬朗的身體參與到社會建設活動中。因此,技校應當將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所謂的體育能力,就是學生能夠適應與勝任體育活動的一種能力與心理品質。下面,我們就來對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進行分析:
1.1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
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具備的體育能力,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生存標準,滿足自己的身體活動而具備的一種體育本領。像人的走、跑、跳等動作都是基本的身體活動形式,這些身體動作不具有技術性,但是技校學生實現體育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礎。如果技校的學生沒有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就無法對其它的體育技能進行學習,更不能掌握運動的技巧。因此,對于技校學生來講,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是最為基本的體育能力,是其應當具備的體育能力。
1.2應具備運動能力
所謂的運動能力,就是指人們在進行某項體育活動時進行體育本領學習的一種能力,對于技校學生來講,這是他們應當具備的體育能力。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要求,必然要學習一些體育知識與技術,這是人們進行體育競技的重要基礎。技校學生要對自己的體育運動能力進行提高,就需要具有運動能力。
1.3應具備自我鍛煉能力
自我鍛煉能力就是人們自主參與到體育鍛煉與體育活動的一種能力,能對自己的體育技能進行有效的利用,促進自我活動能力的發揮,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技校的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了解一些鍛煉身體的方法,可以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進行有效的自我鍛煉,提高體育鍛煉的習慣。對技校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進行培養是教育工作對技校體育教師的要求。所以,教師要保障每一位學生在在校基礎學會兩項以上的體育項目,明確自我鍛煉的方法,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
1.4應具備適應能力
技校學生在就業之后要面對多種環境,適應能力的提高對于技校學生自我價值的發揮有著重要的作用。適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技校學生對疾病抵抗能力的提高,也有得于技校學生對自然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的提高。對技校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培養,是對學生就業能力的一種提高。體質的增強會使學生具有更高的就業條件,更能應對工作中的多種考驗。
2、技校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分析
加強技校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更新與豐富,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技校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提高。下面,我們就來對培養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2.1采用豐富的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的更新,可以對技校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利用自然班的教學模式來開展體育教學,這也是在我國體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但自然班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體育學習活動中。在使用自然班整體授課模式的同時,教師可以將男女生分班教學模式進行引入。從性別入手對學生進行分類,可以更好地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培養。
在技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男女分班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的體力基礎被考慮,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一般來講,女生的體育能力不如男生,男女生在一起上體育課,女生的體育能力優勢得不到體現。比如在進行跑步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男生與女生分開,對學生進行不同學習任務的分配,更有利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化。對于男生,教師可以用1500米或者2000米跑步練習內容引導其進行體育鍛煉。而對于女生,教師則要降低標準,利用800米或者1000米的練習內容引導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其體育能力。教學模式的轉變,有利于技校學生主體地位在體育學習活動中的體現,也可以使學生的基礎體育能力得到培養,促進其運動能力的形成,更好地滿足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需求。
2.2豐富體育教學活動類型
體育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可以使學生的適應能力提高,競爭意識提升,在就業之后更好地面對周邊環境的變化。課堂不是體育教學的唯一場所,也不是學生進行體育能力提高的唯一場合。在技校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不同項目的比賽,讓學生在課外的群體性活動中認識到體育學習的真諦,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建立起正確的體育意識,促進技校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比如在學習籃球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利用比賽吸引學生的體育鍛煉注意力,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提高。教師也可以組織校與校之間的比賽,讓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學習中得到培養,明確體育鍛煉的多種性質與多種目的,促進學生全面體育能力的提高。只有體育教學活動得到豐富化,技校學生才能使自己應當具備的體育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促進學生未來的個人道路更加順暢,成為受到社會歡迎的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身體素質對于技校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相比與其它學校的學生,社會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要求。筆者從技工學校的工種特點出發,對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技校學生應具備的體育能力的培養方法。希望當代技校體育教師認識到學生體育能力與身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對課堂進行合理地設計,促進技工學校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黨利龍.淺談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02)
[2]張建品.技工學校體育教學淺談[J].考試周刊.2011(67)
[3]唐斌;熊錦平.淺談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理論).2009(10)
[4]羅義;胡文昕.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