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綜合實踐教學是會計專業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中職學校綜合實踐教學的現狀,從改進實踐教材、實踐模式、改善實踐環境、提高教師水平等四個方面提出建議,促進中職學校會計綜合實踐教學。
【關鍵詞】中職會計;會計綜合實踐 會計綜合實操技能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初中級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會計綜合實踐是教師通過設計和加工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往來,以學生扮演各種會計崗位角色的模式,按照實際的會計工作流程,完成整個會計循環的會計模擬教學。它有助于鞏固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會計綜合操作技能,為學生畢業后做到零距離就業上崗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及其意義
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是中職會計教育中相對會計理論教學而言,除了理論教學內容之外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參觀、實習等,其目的、意義、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和過程也各不相同。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的達成。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嚴明的會計紀律,熟練的會計綜合技能,為企業生產服務第一線迫切需要的會計初中級應用型人才。通過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會計理論知識,結合模擬企業的會計工作崗位,進行系統的會計處理,以定期輪崗的方式,直觀地了解企業會計工作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會計工作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會計綜合技能。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是培養會計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可以鞏固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會計實操能力,培養學生的會計素養。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與校外頂崗實習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中職會計學生會計綜合技能的培養主要通過校內會計綜合實踐教學和校外頂崗實習兩個途徑。然而,會計崗位具有其特殊性,是企業中掌握各種機密的重要崗位,企業極少接納學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盡管接納了也只是做一些邊緣化、象征性的工作,如粘憑證、裝訂憑證等,無法解除會計核心處理,達不到實習的目的。通過校內的會計綜合實踐教學,以仿真的企業會計業務為素材,學生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彌補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不足,為學生畢業后達到與企業無縫對接建立基礎。
二、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在課程方面缺乏仿真的會計綜合實踐教材。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版本的會計綜合實踐教材,但是大部分教材都是以文字表達的方式描述經濟業務并提供相應的、現成的、合法的原始憑證,不需要學生進行篩選、分析和審核,忽視會計的監督職能,會計實踐性低。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是根據取得的原始憑證做賬的,而不是一段文字,會計人員所取得的原始憑證也并非全部都是合法合規的,其首先工作必須是審核原始憑證。另外,大部分教材在內容設置上止步于財務報表的編制,沒有會計工作中很重要的納稅申報綜合實踐,如此缺乏仿真的實踐教材影響了會計綜合實踐的效果。
其次,在實踐過程方面缺乏職業情境性。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根據自身的規模和業務需要設置不同的會計崗位。然而,現有的實踐課中,教師只著重于學生會計核算技能的全面培養,通常讓一個學生包攬所有會計崗位的工作,完全沒有職業角色的變化。這樣的實踐方式無法讓學生系統地了解各個會計崗位的職責與權限,無法直觀地感受各個會計崗位之間的銜接及會計資料的傳遞過程。
再次,在實踐資源方面缺乏完善的會計綜合實踐室。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都配備會計實踐室,但是由于經費有限,很多實踐室軟、硬件設備落后,無法提供仿真的實踐環境,無法配備模擬工商、模擬銀行、模擬稅務等實踐內容。這些軟、硬件的匱乏,導致學生無法再實踐中接觸企業真實的業務往來,使實踐的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在師資方面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會計綜合實踐需要的是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但是,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師大多是大學畢業就直接走向教學崗位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指導實踐教學過程中只能依靠理論知識進行闡述,缺乏真實性與權威性。
三、中職會計綜合實踐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首先,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課程建設,開發校本課程。鼓勵會計專業一線教師與企業及會計專家合作,開發與會計職業標準對接的校本教材。首先,組織一支擁有理論知識扎實并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教材開發隊伍,與會計專家合作,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組織結構、業務往來及企業管理層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完成實踐教材大綱編寫。其次,在充分調研并聽取企業意見的基礎上,構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模擬企業,根據真實的企業經濟往來,以單、證、賬、表的形式復制真實的企業會計資料,制定與實際企業業務復雜性相當的具體實踐內容。學生根據錯綜復雜的原始會計資料,完成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本、對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根據企業業務實際要求完成相應的工商業務、銀行業務、稅務業務等。中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只有多聽企業的意見,才能制定出適合社會需求的會計實踐教材。最后,編寫教材要注重時效性。由于國家會計政策不斷推新或修訂,會計實踐內容也應該順應其更新而更新,使會計綜合實踐時刻緊貼實際會計環境的變化。
其次,實施以任務為導向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構建行動導向課程體系,根據會計崗位特點,實行定期輪崗學習制度。遵循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置與模擬企業的規模、業務相匹配的會計崗位,如:財務主管、出納、制單會計、記賬會計等,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實踐中,以4—6個學生組成工作小組,分別模擬不同的崗位角色,完成角色分工,并定期進行輪換。通過模擬不同的會計崗位,協作完成相應的會計處理,學生直觀地了解會計資料的傳遞和會計工作的流程,完成整個會計循環,并掌握會計崗位的交接程序。通過分組實踐、定期輪崗的模式,提高會計綜合實踐的教學效果。
再次,加強資源建設,建立全仿真的會計綜合實踐室。建立仿真的會計綜合實踐室,使其同時滿足會計工作和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仿真的會計環境中真實地體驗會計工作。會計綜合實踐室需要配備會計實踐必須的教學設施,如投影、展示板等,方便學生進行展示、教師給予適時點評;第二,實踐室需布置模擬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工藝的流程、會計崗位的設置以及各自的職能的展示板,提高會計實踐的真實感;另外,實踐室還要添置模擬稅務、模擬工商、模擬銀行等實踐區域,設置仿真的稅務、工商、銀行等企業外部崗位,擴大學生的實踐范圍,使學生全方位接觸企業日常業務往來,達到與企業實際工作相一致,提高學生的會計綜合實操水平。
最后,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證會計綜合實踐高效教學的重要條件。首先,學校應支持、鼓勵教師參加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等考試,獲得會計雙師資格。其次,學校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途徑,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積累會計實踐經驗;邀請校外經驗豐富、具備良好的會計素養和優秀的會計能力的企業會計人士定期到校開展教學講座,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推進中初級會計應用性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會計綜合實踐教學是會計專業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會計實操技能的重要手段。它把企業的日常經濟往來濃縮在會計綜合實踐室中,讓學生系統地梳理會計專業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能力,讓中職會計畢業生提前適應會計崗位,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初中級會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夏章霞.基于“全真崗位模擬”的《會計模擬綜合實踐》課程改革[J].商業會計,2011(35).62-63.
[2]陳鍔.基于崗位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設計[J].商業會計,2010(11).19-20.
[3]白云.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效果探究[J].新西部,2013(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