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為文化是指學校在教育實踐中產生的一種活動文化,是廣大教職工在落實其它文化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內化其內涵所創設出來的文化行為,是富有個性的、鮮活的學校文化。在具體踐行中,我校通過理念指導行為、引領行為;通過行為潤澤行為、感染行為,特別注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戀、精神的景仰等范本效應,使整個學校精神狀態、文明舉止、行為習慣都滲透著學校的先進教育理念,讓師生成為具有淵博知識、儒雅風范、獨立人格的文化人。推動了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書韻飄香,提高素養
為進一步落實和豐富我校校風“勤學、樂讀 自強 博愛”中的“樂讀”,校訓“讀書明理 仁愛忠信 博學厚德 求實創新“中的“讀書明理”,以及學校 “書香潤心”特色文化,我們在全校師生中大力開展了以“我讀書,我快樂,我收獲”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通過閱讀,使教師、學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使師生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蕩滌自己的心靈,從書籍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從書籍中找尋做人的道理。進而提升了全校師生的人文素養。
二、有效課堂,生命綻放
行為文化建設,最難的是課堂,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成為生命化的課堂,是行為文化建設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而要實現這一理念,我認為作為教師就必須關愛生命,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在課堂上體現出學生生動活潑的生命發展過程。因為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和提升,從而永久地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關愛生命,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一個人的情緒處于最寬松、最愉悅的狀態時,他的思維才是最活躍的,最敏捷的,對新事物的探求欲望也是最強烈的。因此我校引導并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善于抓住機會鼓勵他們,幫助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獲得自信。當然還要用最陽光、最激情的精神面貌面對每一節課。這樣的課堂充滿生氣、學生興趣濃厚,可想而知,生命自然會感到愉悅。
(二)關愛生命,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空間。有效課堂體現在課堂生命的律動,而如何實現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所這一目標,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讓課堂綻放生命的光彩。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學校在“十二五”期間,申報、實施了國家級課題《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并以“三段八步式”作為操作點,即:第一段——誘發主體,明確學習目標;第二段——發揮主體,主動探求目標;第三段——發展主體,創造性地實現目標。八步即:激趣、嘗試、探求、討論、點撥、內化、反饋、升華。學校要求教師們在此總課題的基礎上立各自相應的子課題,并在學校基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模式、整合模式。
三、習慣養成、奠基人生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方面。它是學校教育最基礎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它可以說是為學生一生成才奠基的基礎工程。我們的做法是:(一)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二)以值周評比為手段,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三)以家長學校為依托,拓寬習慣培養渠道;(四)以十星評選為契機,鞏固習慣培養成果。
四、與愛同行,塑造心靈
(一)創設載體,落實行動。先后設計了虎林一小“以愛育人”手冊,創設了書香電視臺的“愛心天地”專欄,出版了學校刊物《與心靈相約》——教師愛心案例集、《愛的感悟》——教師讀書隨筆、《放飛心靈,與愛同行》—學生讀書感悟集等。
(二)組織活動,過程育人。先后開展了 “以愛育人,依法執教”和“自律奉獻和愛”的主題論壇,觀看了“讓世界充滿愛”的教育錄像片,舉行了《愛心歌曲》比賽和《算算親情帳,感知父母恩》的主題隊會,啟動了“愛心道德長跑”活動,同時成立了“虎林市第一小學愛心道德銀行”,將學生在“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習”活動中獲得的良好習慣和行為存儲起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五、軍學攜手,凱歌高奏
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后,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的事跡沖擊著虎林一小師生們的心靈。學校少先大隊抓住這一契機,及時把校外輔導員聘書和紅領巾寄到云南獅子山哨所,與部隊結成了共建關系。從此鴻雁把虎林一小與云南獅子山哨所這兩個相隔萬里的心緊緊地連接起來。就這樣催生了名噪神州、譽滿京華的“南疆紅領巾輔導站”。
三十多年來,孩子們共為“南疆紅領巾輔導站”寄出四千七百多封慰問信,五千四百多件慰問品。每一個針線包,每一塊手帕,每一雙鞋墊,每一句溫暖的話語,都像絲絲愛的春雨,溫暖著戰士的心。戰士們在炮火和硝煙中寫下的每一個字,也都如一團炙熱的火,點燃了孩子們的一盞盞心靈之燈。
在三十余年間,軍學兩地總共四次的互訪,在加深了孩子們與指戰員間的深厚情感的同時,更是指引著學生們前行的方向,同時奏響了軍學兩地共建的凱歌。尤其是2009年5月雙方共同組織的“走邊關路、憶傳統史、強愛國情”紅色之旅夏令營活動,不但使學生重溫了革命傳統史,而且增強了紀律性和愛國情懷。這次夏令營活動,中央一臺新聞聯播和中央七臺軍事新聞中分別進行了宣傳報道。
由于我們始終充分發揮我校這一德育傳統優勢的作用,因此使我校一批又一批的少先隊員們,心靈得以凈化、理想得以樹立、道德得以升華。同時這一做法也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虎林市教育局于2009年專門下發文件號召全市中小學校學習我校的共建經驗。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雛鷹少先大隊、黑龍江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優秀少先大隊、雞西市愛國主義教育標兵單位等榮譽。
六、爭先創優,佳績永留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學校的發展也如此。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我校大力開展黨員“爭先創優活動”,并把創建文明和諧校園、辦好人民滿意學校作為工作宗旨。使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明顯增強,學校的各項工作蓬勃發展。先后被評為省群眾滿意學校、省師德先進集體、雞西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雞西市三育人先進集體等。先后涌現出省師德先進個人市十大拔尖人才陳太明;省特級教師、雞西市名師、雞西市拔尖人才于秀華;雞西市優秀教師孫秀賢、董世友;雞西市師能素質優秀教師李俊華;雞西市骨干教師吳靜輝、張洪海;雞西市課堂教學大賽二等獎教師扈欣軼等一大批優秀黨員。
七、未雨綢繆,和諧長久
人以和貴,家以和興,國以和立。可見,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佳狀態。對于學校來說,和諧就意味著學校、學生、教師等要素要有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態勢。而這些的前提條件就是要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有鑒于此,同時根據我校的辦學理念,我們在和諧校園建設上做了大量的探索。
(一)以“育愛”為核心,實現人際關系和諧
(二)以“預防”為指針,保障學校師生安全
(三)以“整治”為手段,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八、傳唱歌曲,凝心聚力
為了使我校的“書香一小,與愛同行”特色文化深入人心,我們自編自創了校園歌曲“書香一小伴我行”、“書香一小,與愛同行”、“虎林一小贊歌”、“南疆北國心相連”等。通過師生激情傳唱這些歌曲,活躍了校園文化氣氛,增強了凝聚力,豐富了課余生活。對形成健康的學校文化起著重要的感召、激勵和推動作用。
九、課題研究,更上層樓
為使我校文化建設更系統、更科學,在“十二五”期間,我校于2011年3月申報了省級科研課題《學校文化建設途徑和方法的研究》,經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審核,于當年7月7日正式批準為省級課題,課題編號為龍教學會字【2011】10號。此課題的申報成功和順利實施,必將把我校文化建設工作整體推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