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閱讀是基礎中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學生提高各方面的素質都有重要影響,因為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品德等素質很多從閱讀中得來。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是學生培養閱讀能力的起步階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搞好語文閱讀教學。本文簡單介紹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發現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問題;對策
小學的語文教學以“讀”為基礎,特別是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更加講究感悟和理解。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閱讀能力,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小學教師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灌輸知識,忽視能力培養,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嚴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的精神的培養。有的教師為改變這一局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但是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閱讀需求量比較少。因此學生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語文素養較低。
此外,教師濫用多媒體教學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教師都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并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語文閱讀教學更注重的是領悟和感受,學生應該從字里行間體味作者的情感,并進行充分想象。而這一任務是無法通過一兩組畫面來完成的。一味使用形象直觀的畫面來代替學生的文本閱讀,必然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降低。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針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改變過去一味灌輸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時,教師還應該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教師還應該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運用新教學手段時,不斷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在學生的實際閱讀中,教師應該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目的。簡單歸納了以下幾種措施。
邊讀邊畫這種方式是應用于學生能夠通順朗讀課文之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畫出自己認為重點的詞句,然后進行反復閱讀,加深認識和理解。學生能找出重點的詞句,必然有自己的理解。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學生在閱讀時能加入個人情感,對其初步感知該課文的內容有重要作用。
學生初步理解了課文的內容,然后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可以做到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對課堂提問進行精心設計,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目的明確。比如,在教授《山谷中的謎底》時,先讓學生進行提問,學生的問題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所以筆者就選擇了其中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學生很輕易就能體會到課文中揭示的道理。
三、邊讀邊進行情感滲透
充滿感情地進行閱讀,是讀書的一種境界,讀者只有在透徹理解了文中內容之時,才會包含感情進行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學生的情感已和課文融合為一體時,教師就無須使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誘導,應該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再次走進文章中,這才能達到閱讀的真境界。比如,在教授《夾竹桃》一課時,當學生談感受比較真切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因為這是學生感情外露的時刻,這時的閱讀時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很多段落和語句我都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閱讀,學生發揮得非常好,朗讀時充滿感情。
四、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平時的閱讀不應該只局限于課上,應該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候,往往喜歡選擇新奇的圖畫書籍。有的學生閱讀時囫圇吞棗,只求速度;有的學生閱讀時不切實際讀厚書;有的學生缺乏辨別能力,受一些不良書籍的毒害。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指導學生應該讀哪些書,不應該讀哪些書。同時還應該針對閱讀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內容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比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姑娘》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
結束語: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尋求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