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學生學起來也覺得枯燥乏味。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要讓他們在一個月內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注意針對兒童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情境,在活動中,在玩中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學生能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學好拼音。這樣做意義是深遠的,不僅為今后的識字打好基礎,更主要的是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關鍵詞】拼音;教學;小學;一年級
一、拼音教學的重要性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墩Z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1、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2、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我們都知道,漢字有它的基本筆畫、書寫規(guī)則。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碰到了幾個學生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歸納起來有這樣一些:㈠、筆畫方向錯。㈡、筆畫順序錯。㈢、筆畫數(shù)目錯。㈣、字母位置錯。這些都是要在教學中,及時糾正。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比較、找錯、評析、再結合老師的講解進行效果較好。漢語拼音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它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把拼音教好,讓學生讀準,寫準,拼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漢語拼音是比較枯燥的符號,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就使得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因此,教師就要正確把握《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領會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教學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上方法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愉快的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
二、傳統(tǒng)拼音教學方法的弊端
㈠、中國學童識字伊始,先要開啟對“音素字母”的蒙昧。綜觀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現(xiàn)行的全國通用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一、二室編寫),各種地區(qū)性課本(由部分省、市自己組織編寫),以及各類實驗課本,所有的第一冊課本,無一不是從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字母——a、o、e、i、u、ü;b、p、m、f......開始教學,可謂千篇一律。嚴肅的現(xiàn)實說明:中國的孩童邁入學校的 大門,千篇一律,都得先學會漢語拼音字母,然后運用掌握的整套漢語拼音的本領,去拼讀課本中漢字上面標寫的漢語拼音字母,從而認識該漢字。如此,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字母成了中國學童認識方塊漢字的“工具”,并被人為的硬化成堂而皇之的不可以扔掉的“拐棍學說”。
㈡、漢語文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象歐美兒童那樣從字母學起。漢字不是記錄語音的符號系統(tǒng),不是拼音文字,它不同于拉丁字母體系的英文和斯拉夫字母體系的俄文等類音素文字,因此,我國學童母語文字的啟蒙教育,便不能象歐美兒童學習本國拼音文字那樣,先學會幾十個字母以后,就可以由少到多,由易而難地學習語音單詞,進而組詞成句,學習書面語言了。
㈢、“實施漢語拼音教學,先掌握識字工具,再行識字”這一中國學童學習漢字的固定教學程式弊大于利。實施漢語拼音字母教學,被強化為認識漢字的第一步的固定程式,名目是讓學童掌握認識漢字的工具。其實,這完全是大人學者們按成年人的思維定式和改革漢字為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偏激見識強加給中國學齡兒童身上的一座大山。
三、自創(chuàng)拼音教學法實踐
㈠、學習材料形象化,生動化。
目的: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以形象的內容記憶枯燥的字母。
方法:一年級的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喜歡在直觀中產生興趣。人教實驗版教材提供了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知識引導材料,孩子們在打開課本時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艷麗的圖片上,這時他就會想圖上有什么?誰在干什么?比如第一課畫面上有個小女孩,在小河邊在干什么呢?圖上還有誰呢?(雞、鵝、草地)……從而激發(fā)了他們探索的興趣,啟發(fā)了他們的思維。這時我再配以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制成的繪聲繪色的動畫課件,將古板的人物或字母以學生樂見的動畫形式展示出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我教學設計的思路上來。(有時偏巧停電或其他原因不能運用課件,卡通卡片也能較好地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在我和學生給卡片伴音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這也是當時意料之外的收獲。)
㈡、學習內容情趣化,童真化。
目的:適應孩子心理,以學生的角度設置情景,提高參與興趣,寓教于樂。
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參與是最好的學習過程。由于一年級的新生突然從寬松、童趣的幼兒園進入嚴謹、規(guī)范小學,在心理上要承受因環(huán)境的變化造成的緊張和壓抑,在生活上要去適應規(guī)律的安排。很多孩子在憧憬小學生活的同時,或多或少對小學生活存在畏懼心理。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對待高年級學生那樣,直接突入。而是給這些孩子一段適應的時間和空間,通過模仿他們這個階段的語言和行為,把自己融入到孩子們中間,誘使他們積極加入到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童趣中消除畏懼感,逐漸擺脫幼兒的稚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為以后緊張的學習排除障礙。
㈢、學習氛圍輕松化,愉悅化。
目的: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需要為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愉悅的氛圍。
方法: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寬松和豐富的環(huán)境中,喜歡張揚,表現(xiàn)欲極強,同時好勝性也很強。這時我們應利用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將拼音教學設計到游戲、謎語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中,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積極的氛圍。讓孩子在充分表現(xiàn)時學會更多知識,在成功后得到及時的表揚,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收獲的喜悅。
㈣、鞏固方式多樣化,能力化。
目的:及時將所學拼音運用到生活中,進而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聽說能力:易在小組或大集體中通過設計不同的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聽、讀、說的能力,從而達到鍛煉和鞏固目的。通過聽,聽出別人的不足,同時通過聽,模仿正確讀音,糾正自己的錯誤。通過讀,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的不足。通過說,促使學生鍛煉口語和表達能力。
閱讀能力:通過已經掌握的拼音知識,為同學、家人復述讀到的小故事?;虬缪堇蠋煹慕巧o同學或家人教拼音識漢字。通過及時的鼓勵或獎勵讓學生積極去閱讀,通過對閱讀內容由簡到難、由少到多安排,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學好拼音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為以后自主學習打好語言基礎。
寫的能力: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讓學生試著用拼音來練習組詞、造句的練習。一開始可先用拼音來試著給父母寫單個的詞,表明自己想玩什么、晚飯吃什么,練習詞語。待熟練之后,再用拼音寫給父母寫一句話或“一封信”。這一練習不必過于嚴格要求,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梢造柟獭⑦\用拼音,也可以訓練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
總之,拼音教學路有多種,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老師去開發(fā)一種適合于學生,能使學生在形象、趣味、童真、愉悅中活潑快樂的學習和運用,能夠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能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追求的拼音學習之路。
參考文獻:
[1]尤麗瓊.小學拼音教學改革的體會[J].教育評論,1998(5):60-61
[2]金曉芳.拼音教學中情景創(chuàng)設的應用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09(Z3):29-30
[3]李偉群.論“前后鼻音”的辯證[J].教育探究,2006(2):57-59
[4]喻江.聲調教學新教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