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下這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該如何學習和適應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呢?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結合自己幾年的所見所聞和對課改的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初中課改下的局部問題。
【關鍵詞】教學情境;課改;課堂教學;循環上升;合作作用
一、怎樣合理的設計教學的情境創設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創設的情境還應該賦予一定的時代氣息。不要單純地用“生活化”、“活動化”沖淡“數學味”,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活動課、游戲課。并不是每節課都一定從情境引入,對于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導入新課,如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不要忘了有時課本也是一種很好的情境。
二、不能只求“形式”的課堂教學
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還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于“滿堂問”,也就是說,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課改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亂”才是課改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三、要遵循積極前進,循環上升的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前進”是學習的基點。根據學生實際,只要前進就有鞏固,這樣才能保證有較快的進度,省出較多時間。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只要掌握基礎知識,會做基本題型,就可以前進。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教學,只要在積極前進的基礎上,用循環來完善和加深認識,就能熟練掌握知識,就能逐步解決存在的問題。
四、新課改下應如何聽評課
什么是聽課,聽課是聽課者憑借眼、耳、手腦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直接地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而課改下的聽課,更是要求明確聽課的目的,有的放矢,充分準備;要處理好聽課者與被聽課者的關系;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有關學科的課改信息;要做到聽、看、記、思有機的結合。從而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發現、研究、解決具體問題;了解、掌握教學狀況。而不能只為聽而聽,聽完不評,或套話連篇充當好好先生。
科學化的評課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新一輪課改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課改下的評課更是要求抓關鍵,重實踐,講究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心理零距離”原則、突出重點原則、激勵性原則,而不應該套話連篇,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當面不語,背后不斷。
五、要充分發揮“合作”的作用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起“主導”“導演”作用。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自主探索學習,獲取知識,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沿著前人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的路子去思維、動腦、動口、動手,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學習。這種方法的學習遠遠比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進行課堂合作教學可大大增強了班集體的內聚力,學生之間較為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學習,學業成績也得到大面積的提高。
總之,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結合新課標適應新課改,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切實把新課改理念落實到工作中去,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以上是本人對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不成熟的建議,還望各位同仁能夠多多批評指正。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改。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4-5-25日,第6版
[3]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出版社
[4]王敏勤.《和諧教學課堂教學模式》 1999.7
[5]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