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小學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因此要提高小學的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那么,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過程既是學習認知的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過努力成功地解決問題,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知識。
例如,我們上課伊始,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設計一段能引發學生學 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導入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 花。也可以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愛爭強好勝,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 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學生會興 致盎然,熱情高漲,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把中 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讓學生以賽激 趣、以賽促學、以賽提效。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師抓住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善于變換教學方式,通過做有趣、新穎的數學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學生肯定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把學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讓數學回歸生活,培養應用意識
現代社會里,“數學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在經營中獲利,而且能給予我們能力,包括直觀思維、邏輯推理、精確計算,以及結論的明確無誤”。例如一個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業務關系,急需一輛汽車,但又因資金問題無力購買,決定暫租一輛汽車使用。現有兩家出租車公司供選擇,兩家出租車公司條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 一家的出租條件是“每月付給司機1000 元工資,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費;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賬,出租條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費用”。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據自身業務用車情況(里程)運用數學的知識去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車公司。這些都足以說明數學并不是遠離生活的抽象理論,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識――讓數學回歸生活,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比如學了行程問題之后,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稅之后,布置學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或者一年要繳納多少稅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一年或幾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經常吃的食品、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后,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飲料。再嘗嘗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制出的味道。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再硯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
四、精講精練,耐心細致的輔導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鐘內達到練習的目的,教師必須把握好上課的前20分鐘,因為這一時段是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機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對了,才叫做真正學會了”。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要適量,確保學生能完成。對于新授課的課堂練習必須規范學生的表達,在第一次必須形成正確的表達,不能只對答案不注重表達習慣,練習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作業,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在低、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一旦把要輔導的后進對象鎖定了,也就是確定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了。對待學習后進生,不能產生后進心理,不但要平等對待,而且還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盡力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使他們能真正得到母愛般的溫暖,他們至少在學習態度上不會辜負老師的希望。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時刻關注他們,給他們多創造機會以逐步增強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甩掉落后的帽子。只有這樣,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五、注重數學心理健康教育
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效果的價值判斷。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實質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步肯定評價法,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許多孩子厭學、逃學,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的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六、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必須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才能滿足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創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達成新課改的目標,實現素質教育的育人理念,為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