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教師的共同愿望,可是課上幼兒愛插嘴,影響教學秩序,怎么辦呢?根據幾年來的工作經驗,我把愛插嘴的幼兒按各自的特點,分為幾種類型,區別對待,效果頗佳。
一、缺乏自制型
這種幼兒常在老師講話時無緣無故的大叫起來,嚴重的干擾了教學秩序。他們的自制能力差,年齡偏小,一般都發生在上課時間,對于這類幼兒,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家訪找出癥結所在,排除可能干擾幼兒情緒的各種障礙,讓幼兒生活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另外與幼兒個別談話,讓他們認識到這樣做的不良后果,來提高自制能力,每當他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在全班表揚,讓他知道怎樣做別人才喜歡。
我班的 王碩 剛入學時,老師在講課他也不聽,自己在玩,突然大叫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一跳。我先跟他媽媽談,了解這個孩子的各種在家表現。原來這個孩子在家時總跟太奶在一起玩,太奶歲數大,耳聾。他故意這樣,把太奶嚇一跳,然后他還大笑。知道了這種情況,我就多次找他談,讓他知道這樣做的不良后果,和家長溝通一有一點進步就趕緊表楊。后來這個孩子不但上課會聽課了,還改掉了壞毛病。
二、好表現型
這類幼兒一般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強,如果老師說一句話與他想的事有關,他就能扯動荷花牽動藕地說個沒完。處理這種馬拉松似的講述,第一步是截住他的話題,肯定他懂的事真不少,很聰明,再讓所有的幼兒比比看,誰最乖,坐好了聽老師講;第二步是課上適時地請他回答,滿足一下他的表現欲;第三步,過后休息時可請他繼續講剛才的話題,在潛移默化中讓他知道該怎么做。
三、愛“打小報告”型
這類幼兒可說是“公正無私的法官”,經常檢舉其他幼兒的不良行為,可有時正當老師講得精彩時,他突然冒出一句“老師,某某在玩橡皮泥”,把全體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老師也不得不停止活動,影響了教學秩序。
處理這一類事,我首先批評不聽講,做小動作的孩子,否則,會給幼兒造成錯覺,好像做小動作沒錯。其次,我提問打小報告的孩子,老師剛才講了什么?一般情況下,打小報告的幼兒注意力并沒有集中在專心聽講上,因而不能正確回答問題,借此,告訴他上課主要是聽老師講,至于哪個孩子做得好,哪個孩子不好,老師清清楚楚,老師沒說,是想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自覺改掉,這樣也教幼兒學會寬容和自我反省。
四、自作聰明型
這種插嘴常發生在某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他擅自作答或提示,一般是那些成績比較好,自尊心較強的孩子。這一類孩子,過多的批評也許會損傷他的自尊心,為此,我專心擔任了一次同樣不光彩的角色,讓他們體會這樣做的壞處,在幼兒捉迷藏時,我先幫躲的一組找地方藏身,再去幫另一組找,結果孩子都不高興玩了,我抓住時機讓幼兒討論:你們為什么不喜歡老師幫忙?你們什么時候也幫過倒忙?自己親身的感覺。比誰的勸說都管用。
這一類孩子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思維反映很快,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或別的小朋友發言時。他總是急于想表達出來,老師沒請他,他也說。他還會在別的小朋友發言時插嘴,講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小朋友發言有錯誤時,他也等不及地糾正別人的錯誤。這樣的孩子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我讓他講故事,講完后提問,孩子小他也不會象老師那樣請小朋友舉手說,結果小朋友全部都在說。他當時就說老師,你看他們都說,我也聽不清。事后我找他談,問他的感受,如果你是老師,會怎么想,他當時就說老師我知道錯了。從這以后他好多了,上課也知道舉手發言了。
對于這些問題,我經過反復考慮,認真學習和借鑒,并在工作中嘗試,觀察,我發現口頭表揚,談話,評比欄等對于某些幼兒不好使。現在幼兒的家庭條件都很好,一般的獎品都瞧不上眼。那該用什么方法即能使孩子滿足又能改掉缺點呢。同時符合孩子的心里特點。最后想到了小獎狀,我將獎狀拿到班級,孩子們比以前安靜了許多,都注視我手中的小獎狀。我暗自欣喜。孩子們你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如果你們都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就可以得到。誰想得到,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喊,我想得到。那么老師來問問,什么叫優點,一只只稚嫩的小手都舉了起來,上課認真聽講,舉手發言,不亂喊,不接話,團結小朋友,有禮貌,有愛心,等等。孩子的回答讓我感動。其實他們不是不懂事,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
接下來孩子們的變化很大,上課時亂插嘴的現象少多了。孩子們的變化無疑都是小獎狀促使的。確實是,給孩子們一個夠得著的方向和目標,讓孩子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促使他們每天都有小小的進步,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每天都富有朝氣,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