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指在數學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呈現采用特定的方法,來達到激發學生主動地聯想、想象、積極地思維,以獲得某種與新學內容有關的形象或思維成果;或使學生產生某種情感的體驗。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方式獲得的。
一、情景教學的產生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由于教育的工具化,使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陷入遠離其現實的符號世界。以及學校非人性化經驗使學生創造力枯竭。這就需要教學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景體驗中發現自我,在感受現實生活意義的同時構建新的意義世界。
二、創設情景教學的方式
1.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1、“同類項”概念教學
講臺上非常亂,有書本、卡片、零散的粉筆等東西,問學生如何整理。
學生很容易分類的方法把講臺整理好。然后老師再拿出一副撲克牌少了一張黑桃7,讓學生找出缺少那一張是哪張牌?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意識到“歸類”存在于生活中。從而為同類項概念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這樣,從學生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創設情境,在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地同時把生活中的分類思想引到數學中來。
2.創設直觀性問題情境,加深概念理解深度
案例2.“數軸”,
問題1:上課時教師拿出一支溫度計,
提問:這是什么?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溫度的重要工具溫度計,那么你會讀溫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零下)
問題2:在樂井路一段東西向的路上,有一個汽車招呼站,站東3米和7米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里程碑,站西3米和8米處分別有一棵桉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景。
這樣直觀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3、創設實驗型情境-----引導學生協作交流
動手實驗能直接刺激大腦進行積極思維。他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還能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到發現的快樂。
案例3
在講“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時應先讓學生按要求做好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并思考回答問題。
(1)這些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什么?
(2)這些立體圖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平面圖形?
(3)這些平面圖形能圍成什么立體圖形?
通過學生邊實踐,并討論不僅容易獲得知識而且清楚的掌握了知識的發生過程,是學會探究方法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這樣的概念教學,完全是學生的發現而不是教師的強給,強烈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主動地、自覺地加入到問題的發現、探索之中,符合學生的自我建構的認知規律。
4、創設認知沖突型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以富有挑戰性、探究性且處于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型教學情境,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引起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學習動機。
案例4:在學生學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教師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課本上舉例說明了“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那么,有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在什么情況下全等,在什么情況下不全等呢?”以上這一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答案。
除以上創設情境方式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是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創設情景教學的原則
1、注意強化學生的感受性----激發學生求知欲
情境教學往往會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可見可聞,使學生如入其境,產生真切感。所以,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欲。但應注意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并且必須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教師要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
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等腰三角形紙片對折,向學生提問:
從你們對折的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到正確結果。這是在提問:
到底怎樣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
2、創設的情境應貼近生活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是在啟發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的教學狀態,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面對適當的難度,經受鍛煉,嘗試成功。借此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經常處于憤悱的狀態之中,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卷入度的目的。案例1和案例2都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例子,在某種程度上使數學概念與學生更貼近,減少了陌生感,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創設情境教學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實際情境中,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激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探求知識,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