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字以“AA”或“AABB”等形式重疊起來使用的詞叫疊音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會鑒賞疊音詞,還應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和使用疊音詞,以期全面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疊音詞;藝術功效;語文教育
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字以“AA”或“AABB”等形式重疊起來使用的詞,就叫疊音詞,修辭學上稱之為“重音”。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疊音詞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疊音詞運用得當不僅可使文章語言生動流暢,通俗親切,還可以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最為豐富深刻的內涵,從而收到言簡意賅、生動傳神的藝術功效。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善于啟迪其領悟疊音詞的結構和類型及其妙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借助和妙用疊音詞,以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現將疊音詞獨特的藝術功效分類淺析如下:
一.妙用疊音詞可很好地凸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人的心理是紛繁復雜的,人的內心情感有時是很難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的。然而,我們在閱讀中常常會看到許多名家高手往往僅借助于三兩個比喻,甚至是幾個疊音詞就將人物的內心展現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了。比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晚年的名篇《聲聲慢》,社會的動亂和丈夫的死,給女詞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面對南歸的大雁、落地的黃花、雨打的梧桐,聯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不禁產生孤獨、凄涼的感覺。詞的上片,起首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七組疊字構成,十分深入細致地表現了作者無限孤獨寂寞的悲思情緒。‘尋尋覓覓”,即是尋了這兒又尋了那兒,一無所獲,只有“凄凄慘慘”而又“戚戚”了。“凄凄慘慘”表示境況,“戚戚”表示心中無限的悲哀。這七對疊詞是全詞感情的集中表現,放在開頭,籠罩全詞。詞的下片描寫了惹人愁緒的“點點滴滴”的秋雨,這“雨”打在梧桐葉上,更打在詞人心上,“點點滴滴”重疊更透露出詞人內心的痛苦和無法排遣的愁緒。又同開篇的七組疊音詞營造的愁慘而凄厲的氛圍渾然一體。
二.疊音詞顯態,栩栩如生。以疊音詞來顯現人物的神態,恰當、生動而又簡約。如王愿堅的小說《七根火柴》中有一個細節描寫。“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句中的疊音詞“抖抖索索”,既顯現出了無名戰士生命垂危時的虛弱無力,動作艱難,同時也凸現出了他對這非同尋常的七根火柴的無限珍愛。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有許多這樣精彩的細節描寫,如“胡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走了。”作者將胡屠戶吝嗇的本性及其虛榮心、貪婪欲得到滿足后的愜意舒暢之丑態都濃縮到了這“緊緊”“笑迷迷”之中了。
三.疊音詞妙用,能生動形象地描繪自然景物。朱自清是寫景狀物的圣手。《荷塘月色》中,很多描繪自然景色、渲染環境氣氛的疊音詞使文章達到了情景交融、情貌無遺的境界。例如,作者寫荷葉:
“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
“田田”把荷葉平展相連的樣子逼真的摹狀出來,再加上是“彌望的”,就進一步把荷葉的多,從大處著筆,通過摹狀來顯其形,現其境。“亭亭”形容舞女的身材。我們可以想象到,年輕漂亮、充滿活力且身材修長的舞女,身著綠色大擺舞裙,在翩翩起舞,而荷葉就像擺動的裙,楚楚動人,這樣就把荷葉的美活靈活現地表現得淋漓盡致。“層層”描寫出荷葉重重疊疊,突出了旺盛的長勢,顯現出高低起伏的壯闊美。“密密”形容很密很多,和“肩并肩的挨著”一起擬人化,這就把荷葉的茂密寫得有靈氣,生動形象。
四.疊音詞擬聲很逼真。“落葉在它的腳下沙沙地響著,風兒在樹林間颯颯地吹著,小蟲在嚶嚶地哼著,啄木鳥篤篤地敲著”,其中的“沙沙”“颯颯”“嚶嚶”“篤篤”幾個摹擬聲音的疊音詞逼真地描摹出森林里的聲音,使人身臨其境,達到一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效果。又如《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句中“嘈嘈切切”與“大珠小珠”擬繪出琵琶樂聲高低粗細,急切沉重,緩慢低沉,鏗鏘清脆,增強了音響的效果。
五.疊音詞用得好可增加詩歌的審美意蘊。如《古詩十九首#8226;青青河畔草》:“青青河邊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就是一首富含色彩美、形象美及審美意蘊的詩。詩的前六句連用六個疊音詞描繪了一幅色彩濃郁而浪漫的春日思婦圖。詩的開頭兩句由遠及近對環境進行渲染,先寫遠處河畔“青青”的青草,次寫近前園中“郁郁”的垂柳,點明這是春深的情景。在這十分幽靜的地方,詩人透過柳絲突然發現一個站在窗口的盛裝的少婦:“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口。娥峨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女子在一處重重封鎖的環境中,無論她怎樣“盈盈、皎皎、娥娥、纖纖”都顯得黯淡無光了,陪伴她的只有空虛和無奈。詩人透過窗口感受到了思婦被束縛、青春生命白白耗費的無望的痛苦。詩中對環境的描摹更增加了思婦愁思的綿長,而詩中畫面蘊含的審美意蘊主要依賴六個疊音詞來傳達,疊音詞的運用構成了該詩的色彩美、圖畫美,詩人把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和理解都融入圖畫中。疊音詞的運用,很好地完成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抒情目的,也增強了這首詩的審美感染力。
疊音詞在文學作品中無論是用來刻畫人物,狀摹事物,還是用來描繪景物,抒發情感等等,常常都會收到多種多樣的藝術效果,產生震憾人心的音意美。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正是由于成功地使用了疊音詞,不僅使描摹的形象更加鮮明,語言的音樂性更加強烈,作品的含蘊也更豐富,意韻也更深長。
由于疊音詞的作用多多,所以,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學會欣賞各種疊音詞的藝術美,還應指導學生在各種場合學會正確分析和使用它們,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和整個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水平等,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