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我們黨80年的光輝歷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是一件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大事。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管理思想中的倫理建設思想是毛澤東關于管理文化建設問題的基本觀點,是毛澤東在長期從事中國社會管理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本文就毛澤東思想在當代企業中的運用做了論述。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科學價值觀;企業管理;應用
一、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及形成
(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除此之外,毛澤東思想還有關于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等等。從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辨證論和歷史觀。這些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
(二)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
1、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基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支持援助,為中國革命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斯大林和共產國際在指導中國革命問題上,也曾犯過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了不利的一面。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對象,但由于它們在侵略中國過程中的利益沖突也會出現這樣或
那樣的矛盾。如何正確對待共產國際的指示,如何充分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制定有利于中國革命發展的戰略策略這些實踐中提出的重大問題的解決,
也有利于促進毛澤東思想的產生。
2、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毛澤東思想的直接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運動后,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知識界的卓越代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不斷撰文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進而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
3、毛澤東思想的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從本質上來說,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行動指南,它的產生與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息息相關。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壯大,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準備了物質條件。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階級基礎,進而也成為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統一的理論——毛澤東思想產生的階級基礎。
4、毛澤東思想的實踐基礎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其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億萬中國人民參加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這樣一個特殊國度里,如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正確判斷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各階級的狀況,科學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制定適合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這不僅對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提出了迫切的、客觀的要求,也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
二、毛澤東思想在當代企業中的運用
1、企業決策管理方面毛澤東管理思想關于決策的理論,把決策納入認識論,以辯證唯物論為理論基礎,提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決策出發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決策基本程序。調查研究是毛澤東決策思想的重要方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的一句名言。決策權也是發言權,而且是決定性的發言權,成敗所系,生死枚關。調查研究是決策的起點、基礎,又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從全局出發是毛澤東決策思想的根本要求。在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中,全局處于主要的決定的地位,它高于局部并統帥局部。只有通觀全局,把握整體,全面了解事物矛盾的各個方面以及它們的聯系和中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得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毛澤東強調決策時必須胸懷全局,一切從全局出發。
2、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毛澤東管理思想中的倫理建設思想是毛澤東關于管理文化建設問題的基本觀點,是毛澤東在長期從事中國社會管理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毛澤東的管理倫理建設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大力提倡管理者自我學習、自我提高,不斷強化管理者的自律意識。不斷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是管理倫理建設的關鍵。其次,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提高管理者自身的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毛澤東管理思想中重視文化的培訓和教育,通過理論灌輸、批評和自我批評、樹立典型正面激勵等方法不斷加強管理者的思想水平。最后,加強立法和司法工作,通過制度化建設來規范管理者的管理行為。毛澤東指出,思想教育必須與法制懲戒相結合。在管理活動中,之所以產生各種腐敗現象,這既有個人方面的原因,又有社會方面的原因,特別是與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人本管理是毛澤東管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要時刻以人為中心,要求對管理中的人作一個基本的價值傾向性判定,然后再確定管理途徑和手段。這事實上就把人的因素當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質因素。即首先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繼而圍繞著調動管理中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展開一切管理活動。人是管理的基礎,在管理中將人視為最重要的資源,重視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尊重人的價值,這是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具體到企業管理上,我們要重視依靠和發動廣大職工群眾,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4、企業運營管理方面協調關系,是毛澤東領導工作中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重要方法。毛澤東協調的目的不是和稀泥而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協調工作搞好了,組織和人員團結合作,人們心情舒暢,就能增強責任感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概括來講毛澤東的協調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借鑒經驗,全面協調。領導在協調工作中,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必須全面協調各種關系。毛澤東身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不僅擔負著屬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調的工作,而且還肩負著國家建設和發展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各種關系的\"大組織\"協調重任,這一協調工作的成敗事關黨和國家的興衰。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毛澤東的做法是全面進行科學協調。其次,找準根本,重點協調。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毛澤東在協調工作中,很講究藝術和方法。除了全面協調,他還著手進行重點協調。在重點協調中,他的協調藝術又表現于他找準根本問題下手,重點解決矛盾,走出了組織協調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