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nóng)牧區(qū)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不同與其他學校的管理形式,學生既要在學校學習又要在學校生活,因此,寄宿制小學的教職工既承擔著教育教學的任務。又承擔著教學外全天的后勤安全管理任務。尚若寄宿制小學的各項管理不完善、不成熟將影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性化、合理化的學校管理制度,將對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及后勤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及教職工的責任性、積極性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很大影響。
【關鍵詞】牧區(qū)小學管理
牧區(qū)人口比較分散,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重新合理規(guī)劃學校布局,加大了校家距離。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耽誤了很多寶貴時間,來到學校又疲憊不堪,對教學影響嚴重;時代特色的“留守”學生又比較多,在家與監(jiān)護人缺少溝通不能進行有效管理,容易形成行為隨便的不良習慣,影響在學校的學習。然而,在路途中又隱藏著很多不安全因素,又讓校方和學生家長提心吊膽。為了學生減少不安全因素,學生溶入集體生活,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大多數(shù)鄉(xiāng)鎮(zhèn)學校都采用寄宿制。國務院加強牧區(qū)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建設,同時加大對住校生的生活補貼,牧區(qū)學校必然住校生增多。以下淺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人為本”,制定人性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
任何制度制訂出來后最重要的是落實和實施,紙上談兵的話再好的制度也無法起作用,因此我們把這些制度張貼在每個宿舍,每天值班老師都會根據(jù)這些準則督促和幫助學生執(zhí)行,讓這些制度更快的落實到位。小學生執(zhí)行寄宿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學生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要更好的照顧好學生,就要使學生在校期間的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幫助和指導。首先,學校的老師之間做好交接工作,每天生活指導教師都要與班主任在早7:30和晚19:30進行兩次交接,對學生的管理實行時間段責任到人的政策,有利于更好的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每晚熄燈后,對學生的休息檢查要更加仔細,除值周老師要到宿舍檢查人數(shù)和紀律外,值班的生活指導老師還需與宿舍的年級組長核實應到人數(shù),若有缺席者,則將確認人員姓名以及缺席原因記錄在冊備案;其次,教師和家長之間也要做好交接工作,每周生活指導教師要和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家長做兩次交接工作,每周日值班的生活指導教師必須在兩點鐘前抵達學校,做好迎接學生的準備,與家長交接時順便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這樣不但及時和家長有所溝通,還可以從側面對學生的生活作個了解。周五放假,要親自把學生交到家長手中,牧區(qū)孩子回家山路崎嶇,只有看著家長陪同孩子離開才能放心。最后,學生在校期間也要和教師之間有交接,由于學校的地理條件是在公路邊,為安全期間,學生出學校一定要跟生活指導老師請假,經(jīng)允許并由值班老師負責后才能出校門。我們借由以上這些細微的、嚴格的管理制度,免除了許多安全隱患,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實施制度的同時也得到很好的體會。
二、生活指導教師要指導每一位住校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食宿習慣
生活指導教師首先要擁有高度的責任感、事業(yè)心和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只有自身素質(zhì)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對待學生的生活,親歷親為,實事求是的做好每一件事,學期開始的時候指導教師布置好宿舍,為學生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生活場所,讓學生和家長都放心。學生住進宿舍之后,根據(jù)學校的住宿條件合理利用空間,為了便于管理,我們將學生的生活用品加以編號(如臉盆、牙刷、飯盒、背包、床單、被罩、枕頭、枕巾、暖水瓶、毛巾、小凳子等),按照編號順序整齊的擺在指定位置,指導學生按照要求努力達成“一條線”的成果,即“碗筷一條線、背包一條線、毛巾擺放一條線、暖水瓶擺放一條線”,水滴石穿,時間久了,學生良好的習慣也就漸漸形成了。但是學生畢竟還小,這個習慣的形成還需要指導教師的精心引導,除了按時給學生發(fā)放生活必需品,還要定時監(jiān)督學生剪指甲、換洗被褥,教學生疊被子、鋪床單、整理自己的物品、打掃衛(wèi)生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學生生病要及時送醫(yī)院,并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讓學生時刻可以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生活指導教師不但要是教師,還要做學生的親人和朋友,耐心的講解,嚴格的批評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都是必須的。只有和他們建立和諧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照顧他們。當晚上幫學生蓋被子時聽到他們在睡夢中錯把我們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我想沒有人不會感到欣慰,看到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個教師最大的心愿。
三、學校應大力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增強教師工作的干勁和責任心
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因此,教師責任心的強弱是教學工作成敗的關鍵,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是無法認真完成教學工作的;所以,增強教師責任心的工作要常抓不懈。教師的辦公條件的改善也使教師的工作時的心情改善,也能更好的調(diào)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的積極性;教師在工作時也能各盡其職,各付其責;并在工作中努力爭取成為典型,這樣每一位教師都盡心盡職,關愛學生,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溫存和睿智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無私的關愛學生是師德中最重要的一點。所以,調(diào)動教師工作的熱情和工作的積極性,增強教師工作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是一所學校成功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低年級的教師更應該具有愛心、責任心、熱心及耐心。
四、教育教學工作逐步走向正規(guī)化,各門功課齊抓共管
教育教學工作走向正規(guī)以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多,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受教師的輔導,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業(yè)成績。我校連續(xù)兩年在全縣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檢測中成績都是位于前列的,并在全縣的學校管理年評比中連續(xù)幾年被評為優(yōu)秀學校。同時寄宿制的辦學模式也使得牧區(qū)孩子接受了更多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集中辦學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規(guī)范教學管理,為提高教育質(zhì)量搭建了新型平臺。學校旺盛的人氣、優(yōu)化的師資、齊備的設施條件、使音體美得以開齊,小學英語、信息技術等課程得以開課,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計劃得以全面實施,為提高教育質(zhì)量,實施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學生生活、學習都在學校,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總之,學校在管理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我們感到最值得珍惜的是那個充滿艱辛、也充滿喜悅的探索過程,它使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制度要精細、決策要科學、管理要到位是辦好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要辦好牧區(qū)寄宿制小學,讓學生滿意,讓群眾滿意,讓社會滿意,讓領導放心,精細化管理過程是最重要的,雖然我們小學的經(jīng)驗和做法得到學生家長和各級來訪領導的肯定,但我們認為,寄宿制管理,學校仍面臨全新的課題,管理過程中仍有很多需要改進、完善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同時我們也堅信,有廣大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有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全體教職工的奉獻拼搏,我們將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精細的管理,不斷探索,彰顯特色,傾力打造“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力爭把我校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富有特色的寄宿制小學,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為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