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統一問卷調查對全園幼兒進行調查了解兒童在家睡眠問題及通過觀察幼兒在園午睡眠質量和情緒狀況,從多方位為兒童營造良好睡眠條件,指導改善兒童睡眠質量。
【關鍵詞】幼兒;睡眠問題;睡眠質量;睡眠安排
1.問題提出
睡眠對幼兒的健康十分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幼兒的機體各器官都可得到充分休息,有益于健康和生長發育。在對幼兒午睡的觀察中發現幼兒午睡存在多種睡眠障礙情況,對此我們通過對兒童在家睡眠狀況問卷調查和觀察幼兒在園午睡眠質量和情緒狀況,了解幼兒睡眠問題從而研究改善幼兒睡眠質量的對策。
2.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140名幼兒和6位班主任老師。
2.2調查方法。采用統一的問卷:內容包括幼兒在家午睡情況、每日夜晚睡眠狀況等,由專人對參加調查的老師進行統一講解,再由他們對家長進行具體解釋和說明,以保證問卷的質量和可信度。
3.兒童在家睡眠狀況問卷調查結果
3.1幼兒晚上睡覺時間
晚上上床時間過晚調查總人數人數所占比例
140人72人51.4%
3.2 幼兒雙休日或假期在家午睡情況
無午睡習慣調查總人數人數所占比例
140人37人26.4 %
3.3 在家睡眠家長陪同情況
睡眠需家長陪同調查總人數人數所占比例
140人66人47.1 %
3.4 幼兒早晨起床情況
起床晚不愿起床調查總人數人數所占比例
140人35人25.0%
4.幼兒在園午睡觀察結果
4.1.午睡沒有睡著4人。
4.2.午睡有蒙頭睡習慣1人。
4.3.午睡有吸咬手指習慣10人。
4.4.入睡需嗅摸物品13人
4.5.午睡有玩弄器官習慣2人
4.6.長期尿床1人
4.7.夢話夢驚5人
4.8.易驚醒18人
4.9.睡眠打鼾8人。
5.結論
5.13—6歲兒童出現睡眠問題的檢出率不低。睡眠障礙是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表現,它可由身體某系統生長發育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功能失調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經等各系統的疾病引起,它的存在可直接影響兒童的睡眠結構、睡眠質量及睡眠后的復原程度。3~ 6歲兒童的睡眠障礙檢出率不低,值得注意的是鼾癥在3—6歲兒童中的發病率也不低。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積極尋找原因并培養兒童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于減少睡眠問題。
5.2.3—6歲兒童普遍存在睡眠時間不足。在調查中3—6歲兒童有51%幼兒晚上睡覺時間過晚。有26%幼兒雙休日在家無午睡習慣,幼兒睡眠時間不夠。
5.3.3—6歲兒童睡眠問題可以人為控制和減少的。兒童睡眠時間的長短與睡眠障礙的發生受到一些獨立因素的影響,其中很多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或減少的,只要家長和老師掌握了睡眠與健康的相關知識,有意識地去避開這些危險因素,或是發現原因,及時就診,解除影響因素,則可大大減少和避免孩子因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礙而產生的健康隱患。
6.幼兒睡眠問題原因分析
6.1從家庭的角度中看:
6.1.1家庭過分的寵愛,在睡眠時間上由著孩子的性子,造成睡覺時間過晚。
6.1.2家庭生活方式沒有規律、父母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睡眠習慣。
6.1.3家長對不良的睡眠習慣不夠重視或感到沒有辦法糾正,從而產生一系列“午睡問題”。
6.2從教師的角度看
6.2.1部分保教人員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午睡的重要性,對幼兒睡眠狀況缺少細致認真的觀察分析
6.2.2對幼兒睡眠的個體差異缺乏了解,不能“對癥下藥”。
6.2.3部分保教人員教育方法上存在問題
6.3從幼兒角度看:個別幼兒是由于疾病、疲勞或過度興奮等原因引起的。
7.對策
7.1為幼兒午睡為幼兒入睡創造一個安靜、暖和、舒適、寬松、空氣流通的睡眠環境,從而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當然包括寢室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創設,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環境”這一教育資源。
7.2針對幼兒不同的午睡需求、不同幼兒的個性心理品質采取有效措施,分類管理,加以不同的教育引導方法。
7.3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午睡調整。如:大班孩子在進入第二學期后適當減少睡眠時間,以利于幼小銜接。
7.4細化午睡保育細節服務。從思想上認識到午睡的重要性,學會對幼兒睡眠狀況細致認真的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睡眠的個體差異缺乏,能“對癥下藥”。
7.5特殊兒童特殊管理。我們可以為一些特殊兒童建立個案,開展個案研究。
7.6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并學會在午睡室不影響他人。如: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設備,多媒體電腦,通過放“電影”的形式,讓幼兒直接觀察錯誤的睡眠姿勢會給身體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7.7規范語言,多用鼓勵正面引導,少用“不許,不能”等語句。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接納與關心、體驗老師帶給他的一份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覺,樹立幼兒和老師之間是一種平等、友好的朋友、師生關系,而不是對立的、服從的關系,避免了幼兒產生抵觸午睡的情緒。
7.8相互交流、總結歸納好的經驗,加強檢查,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
7.9加強家園合作、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的養成,不良行為習慣的改變不是朝夕即成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光靠幼兒園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的配合。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宣傳欄”“家長學校”“網站論壇”等形式,幫助家長提高認識,改變教養態度,從而使家園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培養。在克服幼兒不良行為方面,我們首先引導家長培養孩子獨睡的習慣,對不肯獨睡的幼兒,與家長共同分析其原因,通過故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長大了,然后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幼兒過渡到一個人獨睡,對其間還發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應引起重視,積極尋找原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阻止、及時糾正。
總之,要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節奏,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學習注意力提高,達到讓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樂的成長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璽誠.兒童睡眠障礙的現狀與對策.睡眠醫學,2004,1(1):42-44.
[2]楊凡,熊菲,王靜,江靈,宋亮,楊慧明;成都市學齡兒童的睡眠行為調查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4期
[3]作者:吳丹、王順妹 《大班幼兒午睡安排改革初探》、《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