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新時期時代的主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制定內部方針、政策和外部交往戰略的基本依據,是影響世界總體格局及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今后歷史大時代永恒的期盼。鄧小平的時代理論,揭示了當今時代主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時代觀,為人們科學地認識歷史大時代的特征和走向,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和平與發展;世界政治格局;時代主題
一、和平與發展的提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根據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在1985年高瞻遠矚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1)這反映了我們黨對這個時期國際環境的認識和判斷。黨的十三大把“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的觀點”列入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一系列科學理論觀點之中,十四大再次確認這一觀點,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黨的十五大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在中央文件中談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時候,雖然也講當今世界“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但從未把“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與“這兩大課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這兩個論斷放在一起并列提出。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認真冷靜地分析國際形勢,認為:盡管國際上發生了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盡管霸權主義又有新的表現,但是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與此同時,也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任務的艱巨性提到一個顯著的位置,對天下仍很不太平予以高度關注和認識?!捌咭弧敝v話反映了中央對時代主題認定的深思熟慮。黨的十六大不僅再次確認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并強調“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這再次證明:當代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和平離不開發展,發展需要和平。和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集中精力搞建設;沒有全人類協調、平衡、堅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沒有持久的世界和平和穩定。
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和平與發展這兩個問題直接涉及人類生存和世界命運。世界需要和平,需要發展。在上個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和冷戰對峙的磨難,各國人民都不愿看到新的熱戰、冷戰和動亂,都不愿看到南北經濟鴻溝進一步擴大。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成為全人類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和平與發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
我們黨從不同角度闡述和平與發展問題,既講“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又指出“和平與發展這兩大課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二者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我認為,時代主題既指世界發展趨勢,也反映客觀現實,因此確認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必然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和平與發展是指世界發展前景,反映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趨向,與各國興衰攸關;另一方面又是亟待解決的兩大課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
從和平來講,盡管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從沒有間斷,但是只要不發生世界大戰,世界就處于相對和平狀態?!伴L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可以實現,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大國間關系也能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保?)從發展來看,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是客觀現實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中國、印度、巴西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也是事實,發展中地區諸多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及其整體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反映了各國謀求發展的客觀潮流。
然而,我們說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并不是說問題已經解決,并不意味著世界已實現持久和平,發展已不成問題,而是強調國際社會的基本矛盾開始發生變化,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正在進行調整。
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意義
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穩定,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旋律。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這一主旋律的揭示緊緊地抓住了當今世界時代主題,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和平與發展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時代理論。鄧小平的時代理論承認國際政治的雙贏原則。在鄧小平看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但可以和平共處,而且可以共同組成世界市場,制定國際體制,參與全球事務的管理。
四、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障礙與措施
(一)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障礙
東歐劇變特別蘇聯解體后,原有兩極格局瓦解,冷戰局面結束。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并沒有改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阻礙發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國家堅持要把它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強加于別國。冷戰時期形成的軍事集團正在進一步擴大,并公然違背國際公約,捍然武裝干涉他國內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因此,我們提倡促進世界多極化的目的,就是聯合世界各種力量,反對美國企圖獨霸世界的霸權戰略,實現和平與發展這一世界各國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總結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鄧小平指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與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鄧小平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構建國際新秩序,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進而實現世界的普遍和平和共同的繁榮。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中國人民將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1.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南北問題,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關系問題。南北關系解決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球的安全與穩定。解決南北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要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使得世界各國有權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和前進方向,其他國家無權干涉。
2.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奮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都應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ハ嘧鹬刂鳈嗪皖I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2539;第三卷》〔M〕,第10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2]梁守德,《國際政治研究》,2003年第1期,第13頁,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版。
[3]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第51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