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投射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意味著“頭腦”,孩子代表著“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問題呢?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投射。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為,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
如果你看到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要尋找他的問題,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正如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以后,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和能力將發揮不足。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啊!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著小馬,它以后怎樣,它長大會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么大的勇氣。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你知道什么對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嗎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么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么樣的道路對他最好……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對你的小孩最好嗎?
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挾持他的自由與想法,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部分——你內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而充分的尊重與承認,反而能激發出你設想不到的新形象。
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里裝知識,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弟子規》,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但是這有什么用處?你只不過是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了一些數據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電腦能夠隨時調度出千萬知識信息,但電腦并不是一個智慧的人腦。對于人來講,智慧不取決于他里面的有,而取決于他里面的空。
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
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事實上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都只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著完全的愛,你確定嗎?
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萬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我們對教育應持什么態度?將它的意義下降到最低。沒有人需要教育,他們需要自我教育。
別把小孩當“人質”
因為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你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么能夠安心?瞧,家長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挾物了。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他就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也就無法獲得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東西。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信息。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對于有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盤查你內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治療,它治療的正是人類的恐懼和狹隘。
真正的愛是什么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嗎?當一個人內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愛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滿足或給予。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里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臧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試圖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無論如何你都愛他,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大愛無為,就像上蒼對萬物的態度一樣,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為。
教育孩子是一種自省
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現:當你沒問題了,整個世界的問題就結束了。如果我還發現世界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我還有問題。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它自己的圓滿。看到世界是圓滿的,只是見證自己內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如果我在孩子問題上,存在著焦慮、擔心或要求,那一定說明我的內心還深藏恐懼、狹隘、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等無明之相。當我不是安守在覺知上,我問題重重。當我問題重重時,我一定正在我的念頭上生死翻滾。無論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只要我還痛苦、焦慮或擔心,就一定沒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沒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種自醒,是一種人類的自醒,一種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實現孩子的圓滿之中,你必圓滿你自己,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圓滿。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結果,內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