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于臺式機,筆記本的拆解和清潔要復雜一些,不過隨著筆記本的普及,廠商也引入了各種人性化設計,其中就包括更簡單的拆解方式,下面就跟著我們來嘗試吧。
目前筆記本電腦已經成為市場主流,盡管它們的結構比臺式機更加緊密,配件也選用低功耗產品,但經過幾年的使用后,內部積塵、風扇效率下降、散熱膏老化等問題還是會讓筆記本電腦出現不穩定的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仍然是散熱不良。盡管目前的設計趨向于類似化,但各品牌筆記本各型號電腦的不同設計思想,讓它們在蓋板設計和內部元件的連接方式方面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希望這些例子能給大家帶來啟示。
溯源 筆記本散熱不良的起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筆記本散熱不良呢?了解問題的所在會讓我們在拆解行動中更有的放矢。
散熱孔、散熱窗堵塞
常見指數及危害等級:★★★★★
建議解決辦法:清理散熱孔和散熱風道
很多筆記本電腦剛買時,或室溫較低時,都運行如常,但運行一兩年后,出現系統變慢、無故重啟、藍屏等故障,關機一段時間后恢復正常,但高強度使用故障又依舊。這很可能就是由于筆記本電腦散熱窗/孔堵塞散熱不良導致的故障,檢查筆記本電腦側面散熱窗孔,會感覺溫度很高,出風很弱或沒有出風;將筆記本電腦翻轉過來之后,散熱部分的底部觸摸上去也會感覺很燙手,這很可能就是散熱孔、散熱窗堵塞造成的散熱不良毛病。一些筆記本電腦用戶會使用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抽風式散熱器等方案來解決這類問題,但治標不治本,隨著散熱孔積塵日益嚴重,最終整個出風口都可能被完全堵塞,造成筆記本電腦在夏天或高強度使用時問題頻頻。
導熱硅脂老化
常見指數及危害等級:★★★
建議解決辦法:取下散熱器重新涂抹散熱膏
導熱硅脂俗稱散熱膏,導熱硅脂是以有機硅酮為主要原料,添加耐熱、導熱性能優異的材料,制成的導熱型有機硅脂狀復合物,用于功率放大器、晶體管、電子管、CPU、GPU等電子元器件的導熱及散熱,從而保證電子儀器、儀表等的電氣性能的穩定。如果筆記本電腦內部的CPU、GPU、主板南北橋芯片上的散熱片所涂抹的導熱硅脂(或導熱墊片、導熱膠帶)老化(圖1-3),那么這些導熱介質就不能有效的填充CPU和散熱片、散熱器之間的空隙,造成“保溫”的空氣層,同時也不能快速傳導熱量,就會出現散熱窗口出風量正常、CPU風扇運行正常,而CPU\GPU溫度居高不下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檢查散熱片和芯片之間是否有足夠的硅脂、硅脂是否已老化(通常表現為變硬)或臟污,清理干凈老化或臟污的硅脂后,重新把新的散熱膏均勻涂滿整個散熱接觸面。
CPU風扇不轉
常見指數及危害等級:★★★☆
建議解決辦法:清理積塵、添加潤滑油、更換CPU風扇或整個散熱器
絕大多數筆記本都使用了風冷散熱器作為主要的散熱方式,CPU風扇不轉的原因很多,例如風扇軸承老化或進塵使摩擦力增大,導致風扇轉動阻力過大而不能啟動,或轉速變慢,也可能是風扇電源虛接或脫落,前兩種原因在狀況輕微時通常能感覺到風扇部位異響與振動,后一種原因的早期則會出現時風扇轉時不轉的情況,且常常是在一些猛烈撞擊、沖擊后開始出現。
如果筆記本的風扇不轉,很可能會導致電腦重啟、死機,甚至可能導致CPU燒毀。檢查方法很簡單,手觸摸散熱孔出風口部位感覺是否有風出,對于散熱風扇部位蓋板可拆卸的機型,可直接拆開蓋板觀察風扇是否正常運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筆記本CPU風扇在CPU溫度沒達到臨界點時是不會轉的,所以可運行一個大型程序看看,如視頻播放軟件)。對于不轉或運行有異響的風扇,可拆卸后清理線圈灰塵,清潔軸承給軸承加油等辦法來解決問題。如果是因為積灰嚴重造成風扇停轉,長時間后可能會燒毀電機,就需要更換筆記本CPU風扇,要注意現在市面上仿品太多,假貨使用的是低劣的電機,這樣的電機使用壽命短,用不了多長時間噪音就會很明顯。多數正品的風扇保護蓋板都由數顆螺絲固定,可拆卸下來,而仿品大多是不可拆卸的,散熱片亦是如此。
熱管失效
常見指數及危害等級:★★★
建議解決辦法:更換整個熱管散熱器系統
熱管是最重要的筆記本散熱裝備,在抽成真空的管路中,可快速蒸發和冷凝的介質在蒸發端(熱源)和冷凝端(散熱系統)循環傳導熱量,其導熱速度超過常見金屬。筆記本使用日久后熱管失效的問題并非鮮見,熱管失效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熱管封裝時管內殘留的雜質影響,而另一種是熱管泄漏造成的介質散失和空氣進入。前一種情況一般會使熱管能效減低,而后一種情況則造成熱管完全失效。通常熱管的生產工藝包括酸洗、堿洗、鈍化抽真空等工藝,一些小的生產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其中的一些工藝并沒有使用,那么這樣的熱管換熱效果就會很差,且壽命不長容易失效,一些低端筆記本如果使用這樣的熱管就更易出現熱管失效問題。業余條件下判斷熱管是否失效可用以下簡單辦法:用打火機燒一端兩三秒,另一端會發熱,那就證明熱管沒問題,反之則說明效率過低或已經失效。在筆記本上,熱管導熱系統一般是將包括基板、散熱片在內的導熱部分,根據筆記本各部件的設計,制成不同的形狀,所以在更換時需選擇同樣型號的予以更換。
鍵盤對流散熱孔堵塞
常見指數及危害等級:★★
建議解決辦法:清潔和清掃鍵盤
對于一些注重輕薄的筆記本電腦,金屬板+鍵盤的對流散熱方式是和散熱管散熱、溫控風扇散熱并列的散熱主力。例如ThinkPad的鍵盤便采用了鍵盤對流散熱設計—— ThinkPad鍵盤的底部是一塊金屬板,這塊金屬板與筆記本主板上的散熱板相接觸,將主板上散熱板的熱量傳遞到了鍵盤底部,而鍵盤底部的金屬板上還密密麻麻地分布了很多的“透氣孔”,熱量就是從這些孔中散發開來,起到有效的降溫作用。如果鍵盤上積塵或油垢太多,會堵塞這些“透氣孔”,對其進行清潔是有效保障很多輕薄本、超極本散熱效果的有效手段。
利器 選擇拆卸清潔工具
新買的筆記本一般都有1~3年的保修期,如果電腦在保修期出現問題,那么建議大家送往廠家指定保修站保修做免費清理。如果電腦過了保修期也可送修,清理筆記本風扇積塵等服務,一般的維修店收費在50~100元之間,廠商指定的維修店則多在百元以上。不愿花這筆“冤枉錢”,又想自己動手DIY一下的用戶,就不妨自己動手拆開機器清理灰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對各種電腦電器進行簡單維護,一些常見工具必不可少:我們準備的主要是普通小號螺絲刀、銀行卡廢卡一張(或撬棒)、帶冷風擋的電吹風(或氣吹)、小毛刷、小手電、鑷子、收納盒等。
由于各廠家筆記本電腦的螺絲各不相同,頭部型號有一字、十字、米字、星型、方頭、T型(梅花型)、H型(六角)等等,尺寸也各有不同,螺絲刀型號不對暴力拆解很可能會損害機器或損壞螺絲頭部造成二次拆解困難,所以最好準備一把組合型螺絲刀,組合型螺絲刀把螺絲刀頭和柄分開,要安裝不同類型的螺絲時,只需把螺絲刀頭換掉就可以,不需要準備大量螺絲刀。如寶塔型組合螺絲刀,普通國產產品市場價5~15元左右;盒裝組合型螺絲刀普通國產品牌產品淘寶價一般在10~30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某組合型螺絲刀的螺絲刀頭和柄比較短或柄部過粗,而筆記本某些螺絲藏的比較深,這種套裝買來后可能會“夠不著”,如果你不想用在螺絲刀柄插孔中塞一截牙簽等不靠譜的辦法來延長,那么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應注意選擇那種前端刀頭/桿更細長的產品。
新手在拆解筆記本外殼時,常會全用一字型螺絲刀等工具強行撬開的辦法,顯然這會損害外殼的外觀,甚至有可能造成卡口損壞。對此可準備一些撬棒和撬片來開啟筆記本密封的外殼。依材質不同,這些產品的價格一般在數角錢到數元錢之間,對于需求較高的讀者,建議選用純鋼或碳纖維塑料撬棒,可多次使用。當然,在業余條件下,如果一時半會兒沒法購買到這類產品,也可使用銀行卡廢卡或材質較好的機箱光驅面板來實現外殼的開啟。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是利用這些工具拆(剖開)開筆記本外殼的關鍵。
氣吹在清潔鍵盤灰塵和一些角落灰塵時有用,選擇氣吹時可重點看看出氣量夠不夠,可優選單向入氣的氣吹,就是氣只能從尾巴進的產品,單向入氣可以防止灰塵被吸進氣吹導致的二次污染。當然,家庭中最常見的清塵工具,還是電吹風,帶冷風擋強風檔的電吹風可以很容易的將一些積塵吹出。而對于使用沒有冷風擋強風檔的電吹風的讀者,一定要切記,吹熱風時在一固定處的停留時間不可超過2秒,更要慎用熱風檔對鍵盤位近距離吹風清塵,以免電吹風變成“熱風槍”,在近距離其出風口的高溫肯定能讓包含鍵帽在內的各種工程塑料變形,從而損壞鍵盤。在清潔鍵盤積塵方面,市場上還有魔力去塵膠之類的產品,是否需要或值得購買,還需看讀者的需求而定。

實踐 各品牌筆記本拆機清塵全面指南
要想進行最徹底的清理積塵和更換硅脂等工作,還需對筆記本進行必要拆解。如果你對要拆的這款筆記本了解的并不多,拆解前,首先應該研究筆記本各個部件的位置。建議先查看隨機帶的說明手冊,一般手冊上都會標明各個部件的位置。少數筆記本廠商的官方網站還提供拆機手冊供用戶下載,這些手冊對拆機有莫大的幫助。
從筆記本電腦的后蓋設計來看,一般可分為全后蓋式、半后蓋式和一體式三大類。全后蓋式多指筆記本底部(D面)預留有多個小蓋板,特別是CPU部位也留有小蓋板的常規機型,這類機型清理灰塵方便,可直接拆開CPU部位的蓋板完成對灰塵的清理及CPU風扇的更換工作。半后蓋式指筆記本底部內存硬盤無線網卡等部位預留有多個小蓋板,但是CPU部位沒留有小蓋板的機型,可以依照鍵盤底部的螺絲、鍵盤、機身底部螺絲的先后拆解順序進行拆解。
而一體式機型指筆記本底部沒有留蓋板的機型,這類機型多見于輕薄本和超極本。例如通過鋁沖壓一體成型技術制成,該一體成型技術可把一整塊兒鋁切削、分割成型,然后沖壓成可以安放各硬件的筆記本模具,這類機型要想拆解清理CPU部位的積塵,必須對整個機器進行全拆。該技術由蘋果MacBook最先應用,后來被很多輕薄本借鑒,例如華碩TX300也首次用了CNC沖壓的一體成型鋁制機身,全身不見接縫,底部顯得非常簡潔,由一整塊鋁板切割而成,沒有任何散熱出風口等鏤空設計和裝飾。
以不變應萬變,能不能不拆就達到目標呢?
拆卸筆記本電腦是有風險的,幾乎每一個品牌的說明書或機殼底部都會提醒你,因自行拆卸造成的故障均不保修范圍內。這是因為筆記本電腦體積小巧,構造非常精密,如果貿然拆卸,很可能會導致筆記本電腦不能工作或者損壞部件。所以,在拆機前,我們還要再次審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不拆機就能解決這類問題的簡單辦法呢?
實踐證明是有的,對于有冷風擋強風檔的電吹風的讀者,可以將電吹風開到冷風檔強風狀態,將電吹風緊貼對著筆記本的出風口向筆記本內部吹風,如此反復幾次,然后再將電吹風對著筆記本電腦底部進風口吹風數次,可以較有效的將內部積塵吹出。當然,為了清理更徹底,拔掉筆記本電源線插頭卸下電池,吹風兩三次后,還可以用細鐵絲(或縫衣針、大頭針、別針)等細金屬絲伸進出風口內部來回清理出風口部位的散熱金屬柵格,掏動清理的時候可根據筆記本CPU風扇的大概位置稍微掏深一些,然后再用電吹風進行吹風清理,能起到非常好的積塵清理效果。
而對于一些出風口部位堵塞有比較“頑固”的積塵,又不想拆機的讀者,還可使用一種名為吹塵機的強力吹風設備。吹塵機專為清掃灰塵而設計,它不僅可以吹走灰塵,還可以作為吸塵器使用,當然吸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改變進氣口集塵袋的位置。它的風量是電吹風的幾十上百倍,風壓雖然比不上壓縮空氣的風壓,但也非常大了,在清理電腦CPU風扇、電源風扇及機箱、電腦顯示器內部灰塵的時候,只需要1~2分鐘就可以將整個電腦清理干凈,而且不留死角,現在很多網吧都在使用這種工具對網吧電腦做定期清理。是清理筆記本吹風口堵塞的殺手級兵器。
吹塵機的價格不貴,市場價一般在40~100元左右,可以很好的不拆機就將筆記本內部的積塵清理干凈。吹風機還可在出風口加上一個小尖嘴(聚風嘴,電吹風也有類似設備,,可使風量更為集中迅猛,用小尖嘴在筆記本的出風口部位瞬間點幾下(建議不要超過5秒鐘),就能將堵在筆記本出風口上的牢固網狀灰塵吹開。
惠普(HP)
惠普筆記本分為家用和商用兩大產品線,而在這兩大產品線中,又都有自己的中高端和中低端型號,惠普6510b、6710b、6910p、6515b、6510b、6520b系列曾經是HP在市場上銷量很大很有代表性的產品,外觀基本一樣,其散熱機構CPU風扇位于鍵盤下方,要清掃散熱機構只需拆開鍵盤即可。要拆下鍵盤,需要先擰松底部(D面)的三顆固定螺絲,固定鍵盤的螺絲邊有圖形的鍵盤標示,左右各一顆,還有一顆在最中間的內存、無線網卡蓋板下。

HP該系列的筆記本的鍵盤采用了固定螺絲+卡子雙固定的方式,仔細觀察鍵盤與鍵盤上方的機身蓋板連接的邊緣,你會看到鍵盤上方有4個明顯的突出的卡子壓住鍵盤,拆卸的時候只需用手將卡子逐個往下撥,就可輕松地打開鍵盤,看到該筆記本的整個散熱系統,但是現在還無法取下散熱系統,需要進一步的清理周邊。首先應先取下同樣安裝在鍵盤下,有點礙事的內存條,方法是將內存條兩側的卡子平行向側拉開,內存條就會自動彈出來。其后摘下鍵盤的排線,將鍵盤完全取下放在一邊,在摘排線時要注意,不要生拉硬拽,筆記本的排線一般都是由卡子固定的,手指較細的讀者可以扣住卡口的兩邊向上撥松開卡子,手指較粗不方便動手的讀者可用平口螺絲刀小心的往上頂開卡子,然后抽出排線。旁邊的開關鍵排線也可依法取下。
這時我們可將顯示屏與機身180度放平,用平口螺絲刀塞進鍵盤上方的機身蓋板的屏軸部位(左右各一個,均勻上撬),向上輕輕撬開機身后部蓋板,便可將其拆下,一顆隱藏最深的散熱風扇螺絲至此露出真容。拆下散熱風扇的兩顆固定螺絲,捏住散熱風扇的電源插頭取下電源插頭,便可將散熱風扇取下來進行清掃。然后均勻對角擰松覆蓋CPU上的銅管散熱器上的4顆螺絲,拆下銅管散熱器,可對出風口進行清掃,還可檢查CPU硅脂是否老化,我們甚至可以更換CPU。沒焊死的筆記本CPU一般由ZIF插座鎖定,插槽上黑色的平口螺絲就是固定裝置,在它的旁邊還各有一個鎖狀標記,指明了目前固定螺絲的狀態。這時用平口螺絲刀將固定螺絲旋轉180°,CPU就自動松開,可以取下來。

清掃及潤滑等工作完成后,便可依拆機順序反向重新將電腦組裝好,當然,對于新手我們在此有必要介紹一些“復原”的常識。首先,同臺式機一樣,筆記本CPU安裝也有方向性,將CPU上的三角形標記對準插座上缺角處插好,然后再反向旋轉固定螺絲180°鎖緊CPU即可。其次,不要忘了接上風扇的電源接口,不要忘了插入各種排線后將其重新卡緊。其三,內存條金手指缺口對齊插槽上的突起后,需以傾斜30°左右的方向斜插入插槽,然后再向下按下內存條,當聽到一聲脆響時表明內存條安裝到位,無線網卡等一些同類設備亦然。
D430不僅外觀較輕薄,而且使用酷睿低電壓版雙核處理器,一體式成型設計讓用戶要想徹底清理其散熱器部位必須對整機進行全面拆解才行。作為輕薄本,D430的底部(D面)拆解就要比一般筆記本電腦復雜一些。首先,反向撥動電池的鎖定裝置卸下電池,然后擰下所有的螺絲,取下內存蓋板。取下下方的硬盤保護固定蓋板,在硬盤排線上方,向上輕提取下硬盤排線插口,取下硬盤。左右旋動取下無線網卡上的天線接頭,這時需留意一下,一般筆記本的天線都是一黑一白兩根,在無線網卡接口處有MAIN標志的接白色天線,標有AUX的接黑色天線,不要搞錯。
由于是整機拆卸,所以需要拆卸的螺絲比較多,不要隨意的擺放螺絲,可用一張紙或一個卡片、收納盒來有規律的將螺絲分類,例如筆者一般將D面(底部)的螺絲按拆解種類和順序依次擺卡片的右邊,將C面(鍵盤面)拆解的螺絲按拆解種類和順序依次擺卡片的左邊,這樣在復原時就不會毫無頭緒。如果是第一次拆卸,還可在各種螺絲旁邊標明它所在部位。
D430的C面的鍵盤采用常見的機身蓋板+螺絲的雙重固定方式,要想拆下鍵盤,需要先將顯示屏與機身180度放平,然后刃口較薄的平口螺絲刀嵌入機身蓋板的邊緣或屏軸處,依次向上撬起機身蓋板。然后擰下鍵盤上方的3顆固定螺絲,即可掀開鍵盤,松開鍵盤連接主板的排線接口,取下鍵盤連接主板的排線,便可取下鍵盤,順便還可把連接觸控板的排線也一并取下。然后擰下C面能見到的所有帶“P”標示的螺絲,取下其他的連接排線,如C面中上方的顯示屏連接主板的屏線。翻轉筆記本,在D430機身后部接口處兩邊找到兩顆(左右各一顆)固定螺絲,擰下后便可輕松的將顯示屏從主機上取下。將各種天線從D面和C面的孔中拉向C面。
混合使用平口螺絲刀、撬棒、撬片,輕輕剖開覆蓋C面和D面的掌托蓋板,露出主板及風扇部位。擰下鎖定主板的兩顆三角形標示的螺絲,取下剩余的連接排線,如CPU風扇排線,便可將主板從D面上取下。將主板翻轉過來,便可見整個風冷散熱器組件,擰下固定風冷散熱器的幾顆螺絲,便可便利的完整的對整個散熱系統進行清塵更換硅脂或散熱墊等工作。
由于D430內部清塵必需整機拆解,所以拆解難度較高,大家在對這類機型拆解時一定要做好記錄,不要盲目拆解,并且很多輕薄本的排線固定機構都比較脆弱,在拆裝排線時一定要下手溫柔,一旦損壞排線固定鎖緊裝置,輕則部分功能沒法用,重則只有返廠維修。
整機全拆或拆解難度較高往往會打擾新手拆解筆記本電腦進行保養的信心,其實隨著人性化設計思想的不斷被重視,很多品牌的筆記本電腦的清塵工作正在變得簡便。以華碩X51R筆記本電腦為例,它的內存、無線網卡、散熱組件都在一個“L”形大蓋板下面,用小號十字螺絲刀擰下蓋板上的固定螺絲,便可看到散熱組件。取下散熱風扇的電源插頭,擰下左右兩邊固定散熱風扇的螺絲,可取下散熱風扇進行清理。
X51R采用了后出風口設計,表面看它的出風口銅管散熱器是固定在外殼上不能取下來的,其實不然。均勻擰下固定CPU上銅管散熱器散熱片上的4顆螺絲,向里側風扇一面拉動銅管散熱器,便可將銅管散熱器從外殼下面拉出,進行清理。該系列機型的原裝硅脂質量較差,使用多年后普遍有明顯老化現象,已完全凝固成固態,所以可用手指和濕抹布清理凝固的硅脂,換上新的散熱膏。
聯想Z360系列定位是流行時尚的影音娛樂本。13英寸機身,外表面和鍵盤采用一體化的配色方案,表面的鍍膜使本本看起來更加漂亮,而且能有效的防止磨損。作為聯想消費級的代表產品,它在拆解方面也做得很人性化,它采用了底部兩個大蓋板的設計,左邊一個蓋板下是硬盤、無線網卡,靠近出風口的右邊蓋板下是散熱器和內存,所以只需拆開右邊蓋板的3顆螺絲便可進行灰塵的清理。圖中方圈部位是獨顯散熱部分、圓圈部位是CPU散熱部位,拆開整個散熱器的幾顆固定螺絲,便可完全拆下熱管散熱器和風冷散熱器,清理積塵或檢查硅脂是否有老化,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聯想Y460系列筆記本上市時間為2010年,繼承Y450特色外殼技術,再此基礎發展而來的型號。它的散熱器拆解也很便利,只需拆開靠出風口的蓋板上的4顆螺絲,便可打開散熱組件部位,拆下固定銅管散熱器和風冷散熱器的幾顆螺絲,便能將整個散熱組件拆下。
富士通號稱日本的IBM,產品做工較為扎實,在國內市場上亦有不錯的銷量。在本文中,我們來看看富士通E8270 15.4英寸商務筆記本的內部除塵問題。細心的讀者可發現,在富士通E8270筆記本的D面大蓋板上,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卡扣設計,實際上這是富士通獨特的灰塵清理設計之一,用手指摳住這個卡扣的兩頭向中間稍用力,便可將這個風道一樣的卡扣從筆記本上取下來。這時便可用毛刷和電吹風、皮吹等工具,輕松的將卡扣和內部散熱孔上的積塵清理干凈,而無需破壞D面的各種保修易碎貼,十分方便,堪稱筆記本散熱設計的典范。
當然,如果覺得意猶未盡或還需要對CPU的散熱狀況做進一步檢查,可先取下電池,然后擰下大蓋板四周的所有螺絲,作為集顯機器,該機卻少見的采用了雙熱管設計,均勻的擰下固定銅管散熱器的6顆螺絲,便可見CPU和主板芯片組芯片,可針對性的進行重新涂抹散熱膏等清潔工作。并且,我們可見該機的散熱風扇采用了目前主流的可離心式風扇設計,沒有保護蓋板風扇葉片及軸承部位可從驅動裝置上直接取下來,清理積塵。如果覺得風扇轉速變慢或有異響,可對軸承部位添加潤滑油脂試試。
IBM作為曾經的筆記本王者,仍有很多用戶在使用它推出的那些經典產品。IBM各種機型的拆機方法已有很多介紹,下面我們以X60為例簡單介紹一下IBM筆記本的清塵步驟。
首先,拔掉電源線取下電池,將D面的各種固定機體、鍵盤、硬盤、掌托部位的螺絲全部擰下。翻轉到C面,發現已可將鍵盤提起來,通過鍵盤和主板的排線上的小提手取下排線插頭,便可取下鍵盤。X60由雙散熱管、鍵盤對流和溫控風扇構成三級散熱系統,鍵盤帶前面提到過的對流散熱孔,所以順便對太臟污的X60鍵盤進行一些順手清理很有必要。清理鍵盤時可讓拆解下來的鍵盤處于垂直狀態,用軟毛刷輕輕敲打鍵盤背面,讓隱藏在鍵帽下方的食物殘渣、頭發或碎屑脫離鍵盤。再用軟毛刷從橫、豎和傾斜度不同的角度對鍵帽下方進行清掃,以清除里面的碎屑,然后用帶冷風檔的電吹風或皮吹等工具對鍵盤縫隙吹風做最后的清掃即可。對于難以清理的污垢,可噴灑適量清潔劑在無塵布上,對鍵帽逐一進行清潔。
然后將C面中部可見的數顆螺絲擰下,便可將整個C面拆開。拆掉MODEM、無線網卡及天線,便可將整個主板從D殼中拆卸下來,這時X60的散熱器部位一覽無遺,可進行精細的清塵工作。而取下固定銅管散熱器部位的4顆螺絲,可進行更換硅脂的工作。
清華同方筆記本電腦是國內低價筆記本的代表產品,絕大多數產品的性價比很高,在市場上頗受學生和家庭用戶的歡迎。而清華同方鋒銳K41H是一款獨顯機型,采用了一體式散熱設計,它的拆機難度較高,拆機方法對于讀者深入了解不熟悉筆記本電腦的拆機很有代表意義,故在本文中也做一下介紹。
看該機D面,可見該機的散熱器部分和外殼融為一體,不可直接從D面拆卸,必需整機拆卸才行。首先,拔掉電源線插頭卸下電池,然后擰下固定在D面的所有螺絲釘。取下覆蓋內存、無線網卡、硬盤的一體蓋板,擰下左下側固定硬盤的螺絲,用平口螺絲刀在硬盤接口部位旁邊向外頂硬盤,將硬盤從插口撬出取下。接下來,需要拆下顯示屏,先擰下D面的上方屏軸部位左側的兩顆明顯可見的螺絲,然后仔細觀察,可見右側屏軸部位邊有一個長形的小蓋板,用平口螺絲刀撬開該蓋板,可取下。擰下隱藏在小蓋板下的2顆螺絲,用平口螺絲刀左右均勻的將屏線插頭從插座中撬起取下,不可生拉硬拽,該機的屏線比較纖細也沒有完全包扎在一起,很容易被強行扯斷一兩根,造成不可預知的隱性故障。然后,便可一手拿住顯示屏,一手拿住主機,輕輕的搖動兩者便可將顯示屏從主體上取下。
接下來拆卸C面部位,清華同方鋒銳K41H的鍵盤采用了上方卡扣設計,用平口螺絲刀分別嵌入鍵盤上方的4個卡口,便可將鍵盤從主體分離,當然,別忘了取的同時拔下鍵盤和主板的連接線插頭。擰下C盤金屬屏蔽板上的數顆螺絲,其中一顆螺絲是固定光驅的,擰開它后便可用平口螺絲刀將光驅從插口中撬開或推開一些。向外拉出取下光驅后,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在D面原本光驅遮擋住的位置,還有1顆小螺絲,需將其擰下。一些用戶在拆卸該機時往往會忽略這顆螺絲的存在,強行撬機而造成機體變形。
手指捏住C面其他可見排線的插頭部位分別取下,然后可用平口螺絲刀在C面和D面的接縫處一側輕輕撬開一個小縫,用撬片依靠杠桿原理依次劃開剖開整個接縫,可將C面部位從主體上取下。取下主板上靠右側的上部(在背面)和下部的排線插頭,將主板從D面主體上取下,這時我們可完整的看見K41H的整個散熱器部分,作為獨顯機型,該機采用了常見的雙熱管設計。
分別擰下固定CPU部位和GPU部位的熱管散熱器上的3顆螺絲,取下風扇插頭,便可將整個散熱器從主板上取下,這時可檢查CPU和GPU上的散熱膏殘余狀況,酌情重新涂抹上新的散熱膏。用小號十字螺絲刀取下固定在風扇上的3顆螺絲,可打開風扇保護蓋板,在拆開該部位時要特別注意,除了3顆螺絲固定外,該機型的風冷散熱器還在圖中方框處有一個非常隱蔽的側卡扣,強行拆除顯然會損壞該保護板,撥開該側卡扣便可將整個風冷散熱器打開,便可清理掉出風口柵格部位上厚厚的積塵。
其他萬變不離其宗,除了散熱器和D面一體式設計的機型之外,目前大多數的機型的清塵拆解都比較容易,只需打開對應的后蓋板即可。而對于散熱和機身一體機型,唯一的辦法就是拆掉底部全部螺絲再進攻C面。而在拆卸CPU散熱片時的固定螺絲時,如果每顆螺絲旁邊標記有相應的數字,那么在拆裝時需要按照數字的順序進行操作,以便讓芯片表面始終受力均勻而不會壓壞芯片。
就算是輕薄本和超極本,更易拆也是主流趨勢,以宏碁S7超極本為例,該機厚度只有12mm,這決定了機身內的可利用散熱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其使用了雙渦輪風扇用兩個小風扇取代掉原來大的風扇,其中一個風扇負責吸進冷風,一個風扇負責送出熱風,而送出熱風的風扇位于CPU一側,可以進行更有效的熱交換。它的后蓋由11顆六角梅花螺絲固定,拆除固定螺絲后使用撬片便可輕松打開后蓋,這是便可看見左右兩個散熱風扇,而擰下散熱風扇的固定螺絲,可對松開的散熱風扇和出風口進行清塵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