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在中等職業學校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生活化政治課堂的含義、構建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 師生關系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之后都會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可見,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要把提高學生的生活勞動技能以及職業技能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治課是中等職業學校所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教學也要符合中等職業院校的需求。在進行政治教學時,教師要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政治課堂就要向學生灌輸道德觀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此導致政治課堂枯燥乏味,甚至成為對學生的說教課。在政治教學中,忽視了政治學習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忽視了政治學習對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政治課一直被放在附屬的地位之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沒有發揮出其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教師,要認識到政治教學的重要性,把政治教學和學生的生活以及專業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政治學習的欲望,激勵學生通過實踐和探索獲取政治知識,推動未來職業的發展。
一、何為生活化政治課堂
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就是把政治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政治學習回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感知政治知識、獲取政治知識。人類要生存、要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社會生活對人們有著重要的影響。課堂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的社會生活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和普通高中的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因此,在構建中等職業學校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時,教師除了要把政治教學和學生的社會生活相結合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注重政治教學和學生的職業生涯相結合。
二、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的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素質較低,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對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激發、政治知識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增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政治課堂的構建,積極尋找策略實現政治課堂的生活化。
1.師生關系民主化。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是知識的權威者,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發言權。要打造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并且有助于生活化政治課堂的構建。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有著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的特點,他們除了文化成績比普通高中的學生差之外,也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在紀律上散漫、思想上叛逆。在課堂教學時,他們往往不能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課,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睡覺、玩手機。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對學生只是一味的批評、指責,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處理,不但不會使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改觀,甚至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政治課堂更加反感,對政治教師更加厭惡。
2.教學目標生活化。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讓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時,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切入點,為學生制定和自己未來職業的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生活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雖然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教材內容比較豐富,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較慢,使得教材的變化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致使政治教材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變得陳舊,與時代脫節。
在中等職業學校當中,由于專業課被放在了教學的首位,政治課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政治教師對政治教學也沒有正確認識,在進行知識的講解時只是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失去了政治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
作為一名中職院校的政治教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和改造,通過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專業特色相結合,選取學生感興趣、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利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社會保障”的相關知識時,由于涉及到的知識眾多,如果都著重講解必然會讓學生感到毫無樂趣,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和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險”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學生即將面臨就業,對社會保險都十分關注,通過對本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險的類型和重要性,為學生今后找工作奠定基礎。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自身的特點,在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政治教學要把學校的特色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通過生活化政治課堂的構建,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