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初中物理現行教材,初中物理應掌握的知識點為137個,其中力學52個,占38%,光學20個、聲學11個、熱學24個,占37%,電學51個,占37%,而以力學、電學為重點。本文著重對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力學 教材分析 教法探討
一、要理解力學原理
理解、掌握力學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談得上運用,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時,我們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形成的,在實際生活中浮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在解決哪些問題時要運用到浮力。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進一步加深學習。物理教學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從物理學本身來看,它研究的各種現象和規律是互相聯系的。
二、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任何一個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現象、規律、定律的發現都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是將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規律創造一定的條件使它重現。做物理實驗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獲得預想的結果,如設計實驗步驟、選擇測量儀器、正確觀察現象、完整的讀取數據、嚴格的計算都是做好實驗不可缺少的過程。讓學生按照上述過程有目的地科學訓練、自覺地掌握科學實驗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增強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學會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問題。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改變教師“滿堂灌”的狀況,避免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單調而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總之,要以“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貫穿始終,使知識學習與智能訓練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力學體系的清晰圖像,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從被動地學習轉為主動地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學習的難關,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課前閱讀,有的放矢。要培養學生需要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么?通過閱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做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字、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鍵,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
3.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后,要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一體,便于掌握。
三、要培養學生對力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對它感興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首先,教會學生充滿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力學學好。其次,我們要把學習物理當做一種樂趣,從心里對力學感興趣,要對每一次的物理課都充滿期待,這樣我們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四、要理解記憶力學公式
力學公式是一定要記的,而且要理解記憶。只有記住了公式,才能進行計算,才能解決問題。在記憶公式時,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否則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或弄模糊。例如計算浮力的公式F浮=G排=m液g,有些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在計算時就會產生疑問,到底是F浮=m液g呢還是F浮=m物g?這樣,解決問題時就會遇到麻煩。只要我們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我們在計算浮力時就不會弄錯到底是F浮=m液g還是F浮=m物g了,解起題來也就游刃有余了。所以,理解記憶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五、要多做練習,靈活運用
只記住公式是不夠的,要會靈活運用,要多做練習。一來可以幫我們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公式;二來可以培養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意思就是說要多做多練才能熟悉題型,解起題來才能得心應手。在學習力學中,我們一定要多做練習,不要怕麻煩。多做多練在學習力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六、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光會解題是不夠的,還要會利用知識原理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力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好力學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我們要善于學以致用。例如,在學了簡單機械后我們就可以運用滑輪、杠桿等來方便生活、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就可以省時省力了。這樣,我們才能把學與用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達到學習為生活服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