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關鍵詞】策略 方法 效率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怎樣使產業升級,在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專家們指出需要以下四種素質的人才:第一,有新觀念;第二,能夠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第三,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第四,有團隊精神。為此,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這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一、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新觀念、新思想
新觀念中不僅包含對事物的新認識、新思想,而且包含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因此作為新人才必須學會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獲取新知識、更新觀念,形成新認識。在數學史上,法國大數學家笛卡爾在學生時代就喜歡博覽群書,認識到代數與幾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的作圖問題,指出了作圖問題與求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通過具體問題,提出了坐標法,把幾何曲線表示成代數方程,斷言曲線方程的次數與坐標軸的選擇無關,用方程的次數對曲線加以分類,認識到了曲線的交點與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主張把代數與幾何相結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幾何研究的新觀點,從而創立解析幾何學。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應教學生會學。在不等式證明的教學中,我重點教學生遇到問題怎么分析,靈活運用比較、分析、綜合三種基本證法,同時引導學生用三角、復數、幾何等新方法研究證明不等式。
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表現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創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為10厘米的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現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活運用的完美范例。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一切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么程序運行有利于節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的營銷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場的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有其學科的獨特性,教師要傳授學生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解題,注意分析探求解題思路時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解題的過程就是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合理聯想提取相關知識;調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加工,處理題設條件及知識,逐步縮小題設與題斷間的差異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運用化歸思想的過程,解題思想的尋求就是運用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典型問題中的運用,調整思路、克服思維障礙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通過認真觀察以產生新的聯想,分類討論,使條件確切、結論易求;化一般為特殊,化抽象為具體,使問題簡化等都值得我們一試。分析、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方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轉化等數學思想是走出思維困境的武器與指南。
五、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就是一種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設計一些學生互相配合能解決的問題,增進學生的協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如在講授球的體積公式時,課前我讓20名學生用厚0.5厘米的紙板依次做半徑為10.9、5.9 …… 0.5厘米的圓柱,列出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算出結果。又讓40名學生用厚0.25厘米的紙板依次做半徑為10.9、9.5 …… 0.5、0.25厘米的圓柱,列出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算出結果。課堂上我先把球的體積公式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用兩根細鐵絲分別將兩組圓柱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通過中心軸依次串連得到兩個近似半球的幾何體。讓大家比較它們的體積與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體積,發現第二組比第一組的體積接近于半球的體積,如果紙板厚度變小得到的幾何體體積愈接近于半球的體積,幫助學生發現了球的體積公式的另一證法。同時,不僅向學生講教學過程中的實驗材料為什么讓大家各自準備,而且有意識地讓學生損壞串連到一起的幾何體和各自的小圓柱。通過這些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齊心協力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數學教學具有不僅使學生學知、學做而且使學生學共同生活、學共同發展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