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格的長成,現代課堂教學中所展開的學生活動,是他們人格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更是影響學生心理環境平衡的主要媒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課堂中的學習活動來完成的。英語課堂教學更是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心理環境的和諧發展。本文擬探討如何通過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來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 心理環境 學生主體性
加拿大略安學院現代語言中心博士指出,“沒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學的教者和課程教學理論而教授語言的”,而潘云鶴教授也指出,“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學生心理環境的和諧發展。本文擬探討如何通過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來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應從如下四方面著手:
一、創設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在與教師和同學的平等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給予每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平等的機會。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真正地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以此來不斷地激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意識,從而實現知識間有效的傳遞,而且師生在這一過程中也還刊用完成情感的交融,產生思想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微笑與鼓勵帶進課堂,和藹可親地對待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愛,以此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
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聯系學生的實際能力,積極創設學習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能力并積極創設某種情境,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上設計問題情境,再將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造成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問題不斷地升華并讓學生經常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各種矛盾之中,從而引起學生不斷探索、研究的興趣。
2.幫助學生確立正確、良好的學習動機。一個學生能否持續、積極、主動地學習,很大程度上是與其是否具有正確、良好的動機有密切的關系。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和手段,成就動機則是較普遍的、有效的一種。比如:在講授牛津英語模塊六Unit2“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課前從因特網上尋找一些關于桑蘭的資料,然后和課堂上所學到的新內容結合。這樣,他們就會了解到桑蘭對人生,挫折及幸福的看法和她身上表現出來的毅力、勇氣和拼搏精神,從而強烈地震憾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努力學習。
三、促成學生課堂上的交往活動
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經驗可以凝聚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中,但每一個個體掌握的知識經驗卻是在與人的直接交往開始的。交往的根本意義在于展示、發現和發展自我,在交往中獲得個人的完整性和全面發展。今天的英語課堂教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背離了教育“以人為本”的基本屬性,忽視了學生對于交往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因素。
四、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心理環境
良好的班集體心理環境會促進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環境的發展,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班集體環境作為學生在學校中的精神依托之一,體現了學生對于自身心理環境平衡的需要。要形成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環境的班集體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對環境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的前提和基礎。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新集體中出現的人際關系矛盾,特別是要引導他們懂得同學們從不同的地方來到一起,素不相識,交往的起點本是一致的,之所以會出現一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氣質類型不同和性格差異造成的,但不同類型的氣質性格本身沒有優劣之分,都有長處和短處,只有不同個性特點相容才能達到互補,小集體要服從大集體。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改變了過去在人際關系認識上的僵化觀點,減少主觀色彩,增強交往中的適應能力。
2.及時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是創建良好心理環境的重要環節。處于青年前期的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迅速,自我意識也特別強,但同時又面臨著人生的一個危機,即“心理上的斷乳期”,因而會經歷情緒上的激動與混亂,難免產生一些不健康心理,即心理障礙或特殊心理。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性的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人成長與形成的過程,是學生個體生命潛能多方位地得以彰顯、豐富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學生對于自身心理環境平衡的需要。而英語,作為一種交往的工具,相比其他的學科而言,更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英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和諧與否是影響學生活動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積極心理環境的發展。只有在積極心理環境的作用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才能得以真正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