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積攢了一些案例,時常地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經驗主要是三方面:和學生站在一個高度去溝通;有糾紛了平靜地解決,避免矛盾激化;讓學生體味到自己做一件事情成功后的喜悅。
【關鍵詞】同一高度 平靜的解決糾紛 體味成功 寬容
不知不覺我從教已經16年了,在16年中我一直都擔任班主任工作。在和學生打交道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價值,班主任工作很累、很苦,但是我從中也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體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樂,積累了一些班級管理的案例。我也時常總結,從中吸取經驗以提高管理能力,現在回想起來大致有三方面的經驗。
一、和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
和學生溝通應該站在學生的層次上、同一個高度上去思考問題,真實地感受學生的內心想法,只有我們走進學生的內心學生才能聽得進去。如果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講那些所謂的師道尊嚴,那么你和學生之間永遠是客客氣氣的,學生在想什么、背地里干什么你根本無從知道,即便溝通起來你得到了消息也全是隔天的新聞,沒有什么價值。這樣對于班級穩定來說很不利,沒有了班級穩定那么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績等也就無從談起了。再有,溝通的時候不能只盯著那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必須面向全體。班級是一個整體,靠某幾個人或某幾個班干部撐不起一個健康班級的天,所以要面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心里都有一定的空間!
二、在平靜中解決糾紛
有一天自習課,我剛走到本班教室門口就聽到教室里有嘈雜聲,伴隨有學生的驚呼聲、桌凳的摔倒聲,還有學生們的勸阻聲。我立刻意識到出事了,于是我緊走幾步推開門進教室。看到我的出現,班里馬上安靜了下來,兩個正在扭打的學生周肖和黃旭也立刻停下了,但雙方都瞪著眼睛,扭著脖子怒視著對方。其他學生都在看著我如何處置他們,因為周肖是我的侄子,按學生的話說是“皇親國戚”,怎么處理變得非常棘手,尤其是還有侄子這么個人物。我意識到當面批評教育他們會影響到別人的學習,也不一定能解決好,何況事情的原由也沒有弄清楚。于是我平靜地說:“請同學們抓緊時間學習,你們倆和我去辦公室。”學生們又投入學習中去了。
在辦公室,他倆似乎都感到很委屈,當我讓他們分別給我敘說打架的理由時,雙方不斷爭辯,各說各有理,試圖把責任推給對方。在他們的辯解中,我還是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原因就是學生總是說周肖是皇親國戚,仗著班主任才能在班里混,再有他倆是前后座位,因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盒而發生爭執,兩個原因導致矛盾激化,多虧發現及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面對他們的爭辯,我沒有做他們的審判官,而是說:“我知道你們倆都很委屈,老師能理解,現在我只想讓你們想想整個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有周肖是不是平常在班級里做過哪些事情讓同學們感覺不舒服,但是礙于面子沒有和我說,想好了再和我說說。”聽我這么一說,他們停止了爭辯,都不吭聲,低頭不語。我乘機悄悄地離開辦公室,到教室巡視自習情況,并故意多呆了一會兒。當我再次來到辦公室時,黃旭主動上前對我說:“老師,是我不對,不該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響了他的學習,而且出口罵人。” 周肖見對方態度誠懇,也趕忙說:“ 老師,我也做得不對,再怎么也不該動手打人,還嚴重影響了全班的自習紀律,而且有的時候我的確是在班級里霸道過。”我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語氣問:“你們說今天的問題怎么處理?” 這次,先動手打人的周肖態度誠懇地走到黃旭跟前,主動握住對方的手說:“真對不起,我不該動手打人,請你原諒,以后在班里我做了過分的事情請你提醒我,先謝謝你!我準備為以前做的過分的事情在全班面前做一個檢討,希望老師答應,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此時碰掉東西的黃旭也忙說:“我也請你原諒,其實好多事我們都誤解你了。”就這樣,一場不大不小的糾紛在平靜中排除了。在整個處理過程中,我幾乎沒說什么,但是效果出奇的好,也沒有給學生留下后遺癥。
能否對學生寬容是一個教師素質高低的標志之一,寬容是放下心理的怨恨,寬容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寬容是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寬容是讓教師的心意與學生的追求凝成一個合力點。教師學會了寬容,心中的沉重便會被釋放,整個人會呈現出平靜、安詳和坦然,這樣教師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人。
三、讓學生體味成功的甜蜜
我們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常因懶惰而忘了做作業,找他談話他會答應老師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檢查卻拿不出作業來,無論我是“哄”是“嚇”,他都以不變應萬變。怎么辦?不斷的失敗使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轉化他的方法。那天放學之前,我又找到了他,與往常不同的是,當該生表態今天一定完成作業后,我沒有到此為止,而是進一步問他:你準備怎樣確保作業一定完成呢?他說:“今天一定抓緊時間做。”
這方法雖毫無創意,但對他而言很實用,沒想到他真能照此方法去做。我趁熱打鐵,對著全班學生說:“同學們,現在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這位同學能按時完成作業了,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你們想聽聽他的介紹嗎?”大家都說想聽,于是我讓該生當眾做了介紹。雖然這經驗非常簡單,可對他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也許是因為他第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經驗,言語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聽完他的介紹,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聽到這掌聲,他臉上洋溢著笑容……我知道他體驗到了完成作業的甜蜜。
放學了,我又找到了他,對他說:“以后的作業能按時完成嗎?”他說:“行”,我感覺到他的語氣很堅定,我相信他一定不會令我失望。
以后,他果然把作業做得非常認真、整齊。我也再沒有因為不做作業而找過他。
這事過去了,但對我的啟示是很深的。它告訴我,對于那些嘗夠了失敗的苦澀滋味的后進生來說,如果能讓他們提前品嘗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樹立走向成功的信念,從而激勵他們不斷走向成功。
每個學生都是一本需仔細閱讀的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如果學生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給學生對一些鼓勵,不斷總結,是自己不在班級管理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