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作用,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的參與意識的增強,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加強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以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教師不僅僅要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參與,還要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交流中發展,更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實踐,獲得知識。
【關鍵詞】參與意識 民主和諧 課堂習慣 交流發展 實踐 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傳授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能力,培養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要求學生首先有參與意識。所以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要求和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在教學上,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
一、教師要明確角色
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與引導的作用,是課堂的 組織者,點播者,因而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新課程的推動者、現代社會的教育者,不能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模式中。不能再嚴守過去的“師道尊嚴”的觀念,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隔閡。使他們在心理上與教師有一定的距離。而是應該與學生融為一體,積極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意識,培養他們的課堂主人翁的精神,使學生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教師要做好引導與點播。
二、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
在數學課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使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的主宰,不是所有知識都是老師說了算,學生沒有發言權,而學生本身是學習的主人,可以和老師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老師也可以聽聽學生的見解,并能夠適時地給予表揚與鼓勵,指正他們的觀點,學生在我們數學課堂上不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參與每一個新知識的思維活動,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因為在思考中,教師可以及時地給予啟發、引導,教給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在教師的點播下,得到發展。教師要注意,在引導中應該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在思維干擾處想,對于思維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來,說出概念的形成,計算的思維 ,公式的推導,解題的思路等。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對一些學生獨特的想法不能輕易地否認,要鼓勵學生求異思維。
三、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善于討論,形成探究氛圍
在課堂教學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會以主動的態度參與其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分探究其中的問題,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和諧的氣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民主有序地進行知識切磋與交流。在課前教師要先設計好哪些問題可以做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問題可以完全由學生自己自主充分地討論。由于每一個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每一個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都以自己的方式構建著自己的理解。教師參與其中,可以分組討論,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合作,讓每一個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要讓他們敢于面對問題,在討論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認識問題和理解問題的缺陷。這樣讓每一個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有了探究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與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顯,個性的彰顯,創造力的解放,對教師而言,與學生分享快樂,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是自我提高的過程。
四、鼓勵學生善于結合實際,動手實驗
數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在形成中,又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數學實驗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一個題目光想不動手,往往不得其門而入,而動手就會有所得,有所啟發,比如說代數問題,把字母化為數字試一試,幾何題多畫幾個圖形理解一下就容易了。如在教學“軸對稱”時,組織學生疊紙實驗,看看學生能疊出多少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看著自己的作品,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進而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激發了興趣。在教學“勾股定理”時,組織學生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實驗,學生能夠拼出課本中的圖形,而這圖形正證明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
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參與者、實踐者、探索者。
參考文獻:
[1]郭輝.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4.
[2]李珊.對思想道德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