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把教學課堂比作舞臺,把教師比作教學藝術家,教師如何能在教學舞臺上分析判斷學生的表現狀態,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深刻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及教學規律,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從而表演出高質量的成功劇作。做為一名語文教師,這一點更加重要。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教學藝術這一概念已獲得人們的普遍承認和接受。
教學藝術的特點指的是教學藝術區別于教育科學與其他門類藝術的特殊性質。凡是稱之為“藝術”的東西,總能給人愉悅的美的享受。教學藝術也一樣,它是塑造心靈培養人才的復雜藝術。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就會越學越高興,如沐春風,樂此不疲,這樣學生也才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語文教學的藝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娛樂性
娛樂性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就是一種“教來使人愉快”的藝術。藝術美以情動人,如果沒有豐富的情感就無法打動學生,藝術也就失去了力量。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才能給人以陽光,只有掌握了愛的藝術,我們的心血才會澆灌燦爛的希望之花。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善于喚起和誘發學生對道德現象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善感的心靈,使學生真正地感動,自覺克服不良的行為。教師關心愛護學生,教師也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這樣,學生也樂意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生活、談學習,這種交流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一個贊許的點頭,一縷鼓勵的目光,一絲會意的微笑,就會滲透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智慧的門窗,使學生受到教育和鼓舞。在教學中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形象性
教學和藝術都要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區別在于,前者運用概念,后者運用形象。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任何藝術作品的形象都是具體的、感性的,也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有機統一。教學藝術是為學生學習而施展的,具有明顯的誘導性,要面向學生,誘導學生,促進學生學習。別林斯基說:“哲學家用三段論,詩人則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然而他們所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個是證明,另一個是顯示,可是他們都是說服,所不同的是一個用邏輯結論,另一個用圖畫而已”。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要實現藝術上的特質,就必須具有形象性或者形象依托。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其語言的形象性更是至關重要。它集中體現教師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它要求教師深入感受、體驗教學內容,借助形象化的語言,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將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中。每位老師都希望學生喜歡自己,但怎樣才能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呢?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有很強的業務水平,讓他崇拜你,尊敬你之外,更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語言,學生自然就愿意聽你講課。如有的教師在講解拼音教學規則時,講到“ü”和聲母“jqx”相拼兩點要省去,就編成兒歌“jqx”小淘氣,見到“ü”眼就挖去。這樣,通過教師的形象化語言,抽象事物就變成了摸得著的東西,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當教師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質怎樣深入人心的生活,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來完善、擴展這種美的體驗方法時,他們也就踏上了教學藝術之路。”教學藝術的形象性特征,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當深厚的審美修養,既有感知美發現美的能力,又有豐富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判斷力,在教學中有效地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學生也會因此喜歡你的教學。
三、創作表演性
表演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會使學生的興趣大增,自覺地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活躍的課堂氣氛,無論是教者還是學者都會全身心地投入,真正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作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表演,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語言通過動作、表情轉換為形象的肢體語言,把文中無聲的情節生動地再現出來,同時使學生的創造、求異等思維得到發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就像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指一切外觀行為的綜合表演,即教師的衣著打扮、表情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饒有興趣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熱情。教師講臺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藝術的效果。他要求教師具有現場表演的技巧。優秀教師們總是把講臺當舞臺,把一節課表演得生動活潑,富有藝術感召力。所以有人說,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好比一場“演出”,演出的演員除了教師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教師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對教學對象有深厚的熱愛之情,才能在教學表演中進入角色。另外表演要適度,做到質樸自然、千萬不可矯揉造作、表演才會恰到好處。
當然,在這之前先要看看所教內容是否適合表演,適合什么樣的學生表演,為表演而演,往往事與愿違。就像《皇帝的新裝》小說雖然非常好,人物形象也鮮明生動,但是因為虛擬場景太多,不適合表演,《海燕》則更適于分角色朗讀。
通過表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了,課堂氣氛活躍了。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并且,說話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