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中無意看一檔《小崔說事》節目中,我看到了河北石家莊市鹿泉縣一中的韓愛學校長介紹的一個關于“魚牛圖”的故事,頗受啟發。故事是這樣的:一條小魚和一只青蛙是在一個小池塘里長大的朋友,它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很少。青蛙長大后離開小池塘,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魚兒問:“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說:“外面的世界有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說牛吧,它是一個龐然大物,愛吃草、頭上長著角、身上長著黑白相間花斑和四條粗壯有力的腿、還有奶囊……”于是,魚依照青蛙的描述立刻在腦海里形成了它所理解的牛的樣子,如圖所示。在魚腦子里的牛,既不像牛,也不像魚,而是魚理解了的“魚牛”。想想我們的課堂里,不知創造了多少幅“魚牛圖”。我們可能覺得奇怪,魚的腦海里怎么會形成這種魚不像魚、牛不像牛的怪物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魚兒在水里整天看到的都是魚,從沒有見過什么牛,在腦海中怎么可能形成正確的牛的樣子呢?
一、讓學生自己構圖
當今社會,孩子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心肝寶貝地疼著、愛著,孩子們缺乏勞動體驗,直接經驗很少。在教學時老師們不重視演示的現象屢屢發生。如果老師不重視演示,不給學生創造看見“牛”的直觀形象,光是一味地沉迷于“講”,老師講得再好,還是會跟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已有知識、學生的理解、學生的認識相脫節。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錯誤的建構,盡可能地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像青蛙一樣,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體驗去獲取知識。正像池塘中的小魚一樣,讓它們跳出水面,獲得直接的感受和經驗,其效果遠遠超過青蛙的仔細描述。這就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如果學生腦子里缺少這些直觀的形象和經驗,無論老師講解得多么詳細、具體、生動、形象,學生的腦子里還是“魚牛”。所以,我們的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特別是孩子們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創造條件,多做實驗,多給孩子們一些直觀形象的東西,才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由最近發展開始
那條小魚在水中世界遇到的動物大多數都是魚,根據它自身的經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畫出“魚牛”應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盲目采用簡單強硬地“填鴨”式的教學,以為這樣效率高,知識傳授得快。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與我們的愿望背道而馳的。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從“最近發展區”實施教學,找到學生知識的生長點,這樣的教學才會有效。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三、說,讓學生暴露問題
課堂交流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動與他人交換意見,感受同伴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詳細的檢查、提煉和完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把自己的疑惑提出來,把不懂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情況,才能知道如何糾正學生頭腦中建構的“魚牛”形象,我們的講解和引導才能作用到點子上。因此,老師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寬松、和諧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敢于交流,有時間交流,有適合的交流時機。讓學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躍思維;使課堂在“有效交流”中閃耀智慧。
四、路,讓學生自己走
自學能力是教育教學中要著重培養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改中大家一致看好的活力課堂,應“少一點灌輸,多一片時空”。《魚牛圖》中,青蛙滔滔不絕向魚兒描述岸上奶牛的形狀特征,“灌輸”可謂詳盡,可魚兒呢?腦子里還是形成了“魚牛”。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何曾不扮演過“青蛙”的角色?盡管妙語連珠,口若懸河,當我們意猶未盡、光芒四射時,孩子們究竟是什么感受?孩子們和我們產生共鳴了嗎?我們的精彩講述她們理解了多少?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應該真正變成學生的學堂,魏書生認為:學生應該是每天背起書包,來到學校,走進學室(不說教室),拿出學材(不說教材),開始自學;遇到問題,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大家商量,還沒有答案,再問老師。魏書生七十年代就開始使用的教學觀念和教學過程!其實際效果是:學生成績大面積、大幅度提高。魏書生把每一個學生當成教學助手,把每一個學生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讓每個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的結果是:魏書生成了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被人們尊為當代孔子。
五、創,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
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立的人,是生活、學習的主人,對學習有一種內在的能動反應,她們的學習會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并依賴于原有的知識經驗,所以我們的教學應該基于學生的經驗、改造學生的經驗并提升學生的經驗。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教學內容生活化、趣味化和時代化;關注學生的發展差異,注重教學內容彈性化、差異化;不能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只有做好了這些,我們的教學才會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
當然,為人師,我們也應該像青蛙一樣,跳出小小的池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出自己思維的局限,擴大自己的視野。教在今天,著眼于明天,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真正成為有實力、有能力、有活力、有潛力、有魅力、有創造力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