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學特點的分析,以及對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內容的探討,提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教學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體育教學已經從單純的生物觀逐漸向注重對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質、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培養的全面教育觀轉化。
【關鍵詞】體育教學 德育滲透
一、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1.體育教學的復雜性。由于學生的生理特點有很大的差異,同時每個人又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因此不同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極為復雜,在體育活動中也有各自的特點,使體育教學比一般學科顯得復雜。
2.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體育教學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從其所擁有的項目看可以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游戲、民族體育(包括武術)等等;從運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靈敏的、比技巧的、比難度的等等。
3.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體育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觀、易行等特點,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得當,那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將具有顯著的效果。
4.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和集體性。競爭是體育運動最突出的特點,它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在競爭過程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行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來,各種思想都隨時表現出來。另外,體育運動還具有明顯的集體性。這種競爭性和集體性使學生產生一種對集體的向往,這種向往所轉化出的凝聚力對個性品質和活動本身所涉及的社會道德規范,在體育活動特有氛圍中的形成和改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體育教學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
5.體育教學效果的直觀性。體育教學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它的教學效果的直觀性。經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堅持不懈的鍛煉,體育教學的效果將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如學生身體的逐漸強壯、抗病能力的增強等都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
二、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目的性教育:明確學習目的,把學習提高到對社會的責任感的認識。
3.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認識體育的科學性,相信和尊重科學鍛煉身體的道理。
4.組織紀律性教育:自覺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和體育游戲、體育比賽的各項規則。
5.集體主義和精神文明教育。利用課堂中的隊形隊列、接力跑、各種球類比賽、校運動會等集體體育運動,隨時隨地實施文明禮貌和集體主義教育,從而讓德育教育生動自然地實施。
6.意志品質教育:勇敢堅毅,競爭進取,吃苦耐勞,自尊自強,自信自制。
7.愛護公物,熱愛勞動教育:愛護體育場地器材,積極打掃體育場地衛生。
三、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1.轉變教師觀念。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德育滲透的前提。讓體育教師,任課教師充分認識到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以改變教師光抓住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的舊觀念,提倡德、智、體、美等諸育共同發展。
2.重在課堂教學。(1)結合課堂常規進行德育滲透。課堂常規教育是體育教學的要求,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教育的過程也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的教育過程。(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球類等。在這些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游戲,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無疑是最好的途徑之一,除了游戲之外,在體育的其他教材中也可以插入適當的思想教育。如教沙包投擲動作后可給學生講述雷鋒刻苦練投彈的片段,激勵學生努力學好動作,在課余時間抽空抓緊練習,而在進行實彈練習時,則要求學生聽從指揮,不盲目投擲,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抓好以“點”帶“面”。學校的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學校組織的各種代表隊是由學校各類體育積極分子組成的。做好這一部分學生的思想工作,對促進學校群體工作的開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這些小尖子在各自的班級中往往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的一舉一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班級中其他同學對體育的態度。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為群體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實基礎。
總之,學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公正、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豁達開朗的性格和不服輸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劉健.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山東體育科技.1999.
[2]楊兆軍,魏紅英.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體育教學.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