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東省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優勢,擺脫硬性灌輸的教學模式,迎來了師生互動的畫面,擺脫了一切為了升學率一切為了高分的局面,使得初中政治教學真正得益于學生。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學設施大幅度提高,使得初中政治教學更加緊跟時事,緊跟熱點,不僅僅提高教學效率,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政治 教學 優勢
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的性格形成,乃至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初中政治的教學旨在塑造學生的性格及三觀,隨著2008年山東省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山東省的初中政治教學迎來了新的篇章,逐漸展現出新的教學優勢,同時更好地幫助學生塑造性格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擺脫“硬性灌輸”,走向“師生互動”
政治作為一門文科科目,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然而對于剛接觸政治的初中學生來說,大量的記憶使得他們越來越失去興趣, 如果不記憶, 單純依靠理解,又很難對知識有深入的認識。如何做到讓同學們在不失去興趣的同時,又記住了大量的理論知識?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初中政治的課本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較之舊課本,新課本擺脫了各種條條框框及長篇大論,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生動的事例,讓同學們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獲得了知識,教師通過各種生動的事例增加了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激發了學生的激情及興趣,同時擺脫了困擾著師生的硬性灌輸。
二、擺脫“功利性”,真正受益于學生
應試教育本身就帶有鮮明的功利性,老師圍繞著升學率團團轉,學生圍繞著高分團團轉,為此,才能滿足各種衡量教育質量的硬性指標。然而所付出的代價是:1.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快樂;2.學生無法從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3.學生無法通過學習初中政治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性格、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4.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功利性正有發展為物質性的趨勢,“有償家教”“集資贊助”等現象已越來越普遍,給初中生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影響。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素質教育下初中政治教學的一大任務,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衡量教學質量的指標正在一步步發生質的變化,老師不再單純的圍繞升學率,也不再占有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也不在單純地圍繞高分,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從中獲得學習快樂,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并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老師除了擔任簡單的知識傳遞者與闡釋者的角色外,還擔任著課堂互動者的角色,學生也由簡單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
三、充分利用“網絡”,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學校的教學設施也在逐步提高。政治科目要求緊跟社會時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現實性。為此初中政治教學要跟上時代的發展,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目前不僅僅市重點中學,各鄉村中學也得益于改革的推進,各種多媒體設施進入了課堂。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網絡技術已經深受各行業的依賴,因此初中政治教學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不僅僅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這一資源把多媒體具有的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等優勢引進課堂,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同時又可以緊跟時事,通過把最新熱點與教學事例緊密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效率,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為現代初中政治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李曉瑩.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3.
[2]廖信松.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J].教師觀點.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