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道是在幾千年前,這個地球上有了第一次有關生活物質的交易。也許就只是一張獸皮和食物的交換,也許就是一個作為工具的石片和獸牙做成的天然飾品的交換,每一次交換都意味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每一次交換都承載著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時光荏苒,時代變遷,現在的人們早已不再為物質交易的方式而困惑,甚至當下流行的B2B、B2C、C2C電子商務方式也已經叫板傳統的商貿形式。即便如此,在無數女人心里都還是有一種開店的情結,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賺錢的范疇,而是源自一種夢想的升騰。
記得我年輕時,物質相對匱乏。每到周末趕場,我總會一早就趕到小鎮的供銷社門口,等候其他生產隊來的朋友。相對于小鎮上熙熙攘攘的農貿市場交易而言,即使是物質不太豐富的供銷社也充滿對女人的誘惑。女人們圍在柜臺邊翻弄著一匹匹布料,比劃著看哪一塊更適合自己,其實心里知道,即便是到了春節前殺豬再賣了糧,也難給家人購置幾塊喜歡的布料。那時思想簡單的我甚至想,以后自己一定要開一家大型布料店,想用哪塊布做衣服就用哪塊布,想做幾件衣服就做幾件,再也不用穿打補丁的衣服了。其實到了后來才知道,理想永遠是豐滿的,現實卻時常骨感。
這些年在我身邊也有許多因為喜歡而放飛理想的女人,她們中不乏物質生活條件優厚者,所以也不是真的想要把一門生意做得轟轟烈烈,只是希望按照自己心里的小調調來圓滿自己內心的一點點夢想罷了。
去年夏天,我曾自駕到了加拿大靠近北極圈的城市因紐維克。那里一年365天中,大部分時間不是極晝就是極夜,能正常見到日落日出的時間也就幾個月罷了。我住的酒店的老板娘是一位北歐女人,她與她的店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女人的開店夢。一次極地旅游讓這位北歐女人喜歡上了因紐維克,也喜歡上了哈士奇雪橇犬。于是幾年前她只身來到因紐維克,在凍土上建起了一棟棟度假酒店,養上了幾十條哈士奇。后來她的先生——一位資深飛行員也辭掉工作,賣了房子,來幫她打理度假酒店和極地雪橇旅游項目。在旁觀者看來,她堅持得很艱苦,因為畢竟一年中能開展極地旅游的時間很短,大半年的時間要耐住寂寞。這家酒店的經營也是困難重重,苦苦支撐女人的就是心底那份喜好和執著。在和我們的交談中,老板娘沒有表現出絲毫艱辛,她給我們介紹她喜愛的這座城市,介紹她訓練幾十條哈士奇時的有趣故事,談笑風生。
女人是感性的,感性得總喜歡把自己的夢想和喜好植入到事業之中。很難說這是對還是錯,但聽到類似的故事,總還是會感動。當然也有一種與生存無關的開店,就是隨性地“玩票”。在喜歡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安放自己還沒有消失的小女人情結,置之度外的是能否賺錢。
如若是我,在隨性喜好上再多一份理性的分析和縝密的營銷,也許把喜好變成一份事業,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