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工作11個小時的“桂綸鎂”
“我家MY-HOME”是一家西餐咖啡廳,但又不純粹是,因為來這兒的多是父母帶著小孩。中午時分,第一個家庭到了,爸爸走到店的最里面找老朋友寒喧,女兒牽著媽媽的手直直走向店門口的鋼琴,迫不及待地坐下去開始彈起來,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店老板孫垚說:這就是我想開的店,能讓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玩鋼琴,玩架子鼓。要是不喜歡玩這些,坐在那兒玩玩折紙也很好啊。
每個人見到孫垚都要驚嘆一聲:“桂綸鎂!”拍照當天她穿著簡單的黑T恤,牛仔褲,瘦瘦小小,白白凈凈,安靜地在吧臺后面做著甜點,偶爾抬起頭來沖著來往的客人甜甜一笑。
孫垚去年才從音樂學院畢業,學的是打擊樂器。讀書的時候她就開始教小朋友們彈琴、打架子鼓。雖然孫垚今年才23歲,可是她非常喜歡小動物和小朋友。“從小我就喜歡比我小的小孩,一看到小朋友就覺得好可愛啊,就想要抱抱他!”孫垚開心地說,明明自己也只是一個小姑娘。
其實孫垚最早是想開一家流浪動物救助站,但是打聽之后發現開一個這樣的機構非常困難,以她個人的能力是達不到的。這件事情一直記掛在她的心頭。
為了開目前這家店,孫垚與合伙人選鋪面選了半年多,跑遍了全成都的大小商圈,最終碰巧來到宏濟中路,發現一家不需要轉讓金的鋪面,同時孫垚的父母支援了首批啟動資金,一家承載著夢想的小店就這樣開始了。
和很多年輕的創業女性一樣,孫垚對開餐廳這件事情最初想得也很美好:“以為可以當甩手掌柜,每天做的事情就是‘這桌8折,那桌也8折’!”孫垚笑道。開了一段時間后,困難漸漸來了,“最開始生意不好,客人都不來,租金給不出,房東又好兇,我就很焦慮,頭發大把大把地掉,還哭了好幾次。”當第一位客人上門的時候,孫垚非常激動。“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客人一個滿意的微笑,就心滿意足了。”
孫垚的經商能力是和小店一起成長起來的,記賬、裝修、打理后廚,都是從零學起。經過最初一段不切實際的開店幻想之后,孫垚決定先從做好服務員開始,“先不忙著當老板”。其實關于開店,孫垚懂得不多,好在她有一對經商的父母,可以給她提供一些意見。
現在,孫垚還在給小朋友們上打擊樂器課,下課后就到店里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間差不多11個小時,但從她身上一點兒也看不出疲憊,無論什么時候,她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桂綸鎂”。
未來,孫垚還是想做一家親子機構,她說,這樣就可以天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了。
特別累,真不是鬧著玩
比起孫垚,顏虹的開店資歷要深多了。眼前這家格子鋪她已經打理了4年,從一開始她就抱定開店要賺錢的心思。4年來,顏虹把所有心血都傾注在了這家格子鋪上,一邊開店,一邊跨過了而立之年。
顏虹從來就沒覺得開店是一件浪漫的、風花雪月的事情,她大聲說道:“開店就應該是為了賺錢啊!而且你說的那種開店開著玩兒的人我認為是不存在的。”然后她又急急補充道:“真的,只要開店試試你就明白了,特別累,真不是鬧著玩兒的。”
在顏虹看來,開店除了披星戴月地勞碌,還要動不動受客人的氣。孫垚也提到過一些不太禮貌的客人,她的做法是鉆進吧臺不出來,讓別的服務員去應付。而顏虹就不行了,還是要笑臉迎客。時間長了,這個潑辣的妹子也發現客人著實得罪不得,于是開始自我吐槽:“以前我喜歡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畢竟自己長得也不錯嘛。但是開店之后就不怎么打扮了,因為來店里的都是些年輕姑娘,我干嘛要打扮得這么好看去伺候她們。”
開店頭一兩年是小店經營最困難的時候,但顏虹堅持住了。如今小店的生意開始好轉,這讓顏虹感到很寬心,也開始考慮小店未來的發展。“畢竟開店就是為了做生意,能做大做強最好。”顏虹說。
文藝青年終成小店殺手
像顏虹這樣立場堅定,有決心,有能量的老板,在采訪中并不多見。還是有不少女性就是沖著浪漫好玩才去開的店,楊玫就是其中之一。她曾經和朋友倒騰過一個私房菜館,她說:“當年不是有好幾部講美食的偶像劇熱播嘛,我們就好想自己開一家一模一樣的,每個來吃飯的客人都特別有故事那種。”這種文藝的想法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雖然剛開店的時候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本地社交網絡上也一度盡是小店的文藝照片。但文藝青年的消費能力畢竟有限,加上好朋友們的接連“捧場”,這家小店堅持不到半年就關門歇業。
但是楊玫開店的心思一直活絡著,她認為當一個自由美艷的老板娘才是她追求的生活方式。并且她并沒有吸取上一次失敗的教訓,想當然地認為只要經營能保持基本的平衡就可以了。至于怎么保持平衡,她眨眨眼睛,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年初,楊玫和男友籌備了小半年的咖啡館在三環外某個工業中心開業了。老實說,這個咖啡館雖然遠離市中心,但地段并不差——楊玫說是男朋友選的地方,換做她的話,絕對不會在二環外開店。咖啡館內的裝修風格依然非常文藝,時下流行的元素都有,客人很少,不過楊玫不在乎。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她就在落地玻璃窗前逗貓,男朋友在不遠處彈吉他。楊玫滿臉幸福地說,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追求任何東西都要保持理智
“隨隨便便開小店是有錢人才干得出來的事情。”Kathy聳聳肩說。她也很想開一個小店,為此曾去杭州考察過大半年,也研究過成都的市場。“我想開一個專賣明信片的店,買一張明信片,寫上祝福語、收信人地址等,我可以幫助寄出去。還可以定制明信片,你想要什么圖案的我都能找得到,或者你拿到店里來,我幫你印出來,等等。對了,還兼營賣個奶茶、果汁什么的。”Kathy說這種店在杭州、蘇州、上海很多,很受年輕人歡迎,她想在成都也開一家。“最好是開在外地游客比較多的地方。”Kathy說,她很確定這種店開在成都生意一定會很好。“成都旅游業這么發達,同時也要相信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嘛,而且我賣的又不是什么大件、昂貴的東西。”
但是開這樣一家店對Kathy來說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困難很具體,一沒錢,二沒合伙人。父母即使想支持也無能為力,朋友們都太年輕,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都在留學念書,自己有能力的還遠未到可以創業的階段。雖然很多人都覺得Kathy想開的這家店是個很不錯的主意,但是完全幫不上忙。
不過Kathy并不氣餒,大不了再醞釀一兩年,等時機成熟,尤其是靠譜的合伙人出現的時候再開店也不遲,反正她還年輕,也不是非要靠這個店賺錢。說白了,雖然Kathy在開店這件事情上很理智,但歸根結底她開店的心思跟楊玫是一樣的——追求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這樣的生活,可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