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武松打虎,那當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用現在的說法,他的知名度和人氣指數,在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應該是最高的。武松,號行者。他是步將(不騎馬的將領),在水滸步將中,他和花和尚是佼佼者。要說武功,連猛虎都不是他的對手。要說人品,武松是正人君子,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武松應該是標準的虎膽英雄。他的豪俠氣質,他的剛猛勇敢,他的嫉惡如仇,人神敬仰,鬼魅畏懼。
武松的能耐、處事和人格魅力,都是非常值得欣賞的。這個人物,是《水滸傳》中以濃墨重彩塑造的。他的故事貫穿水滸始終,英雄事跡舉不勝舉。讓我們從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中,去感受武松那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吧。
愛憎分明,智勇雙全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娶妻潘金蓮。西門慶與潘金蓮勾搭上之后,二人合謀將武大郎給殺了。武松回家后,發現蛛絲馬跡,悉心追查,最后弄清了事實真相。可當時的縣太爺畏懼西門慶的勢力,不愿意過問此事。武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潘金蓮和西門慶一并砍殺。
這段情節中有幾處描寫可以看出武松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還有過人的膽略和智慧。他知道何九叔必然知道哥哥死亡內情,于是請何九叔喝酒,席間一直不言語,讓何九叔心里有鬼,越發害怕。隨后,忽然,武松嗖地“擎出一把尖刀來插在桌子上”。何九叔頓時“面色青黃不敢吐氣”,把真相和盤托出。這里運用的是細節描寫,體現了武松的智慧。
再看武松殺潘金蓮一幕,同樣緊張得讓人窒息。“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場面真的很血腥,但短短一句話的爽快描寫,又讓人覺得很解恨。這一段是動作描寫,表現武松的剛猛和果敢。替兄報仇,不畏權勢,武松愛憎分明的形象剎那間高大起來。
武松此舉雖然有些無奈,但更多的還是能夠體現武松的俠肝義膽、愛憎分明,這也正是武林豪杰的一貫做法。
嫉惡如仇,急俠好義
武松被發配孟州時,管營施恩對武松禮遇有加,二人結為朋友。施恩開了一家酒館,名曰“快活林”。不想被蔣門神霸占。武松歷來是嫉惡如
仇的,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他尋到“快活
林”,找到蔣門神,一頓拳打腳踢,令橫行霸道不可一世的蔣門神跪地求饒。
此處有好些精彩描寫,讀來很有解氣
過癮的感覺。先看一處語言描寫:武松問蔣門神家的酒保:“我問你,你家主人姓什么?”“姓蔣。”武松道:“卻為何不姓李?”酒保有些不爽,但也不敢頂嘴。武松繼續挑逗:“叫你柜上那婦人下來伴我吃酒。”這番挑釁言語,蔣門神家奴哪里還忍耐得住,跳起來就動手,于是就給了武松動手的理由。再看一處動作描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虛晃—下,轉身便走,蔣門神認為有機可乘,卻被武松飛腳踢起,正中蔣門神小腹。武松赤手空拳都可以打死猛虎,對付蔣門神這只“病貓”,當然是不在話下的。這些生動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把武松的威猛和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恩怨分明,敢做敢當
武松武功超群,膽略過人,但不是說他就會動刀動拳頭,在對待朋友時,可謂是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甚至可以兩肋插刀。這種非黑即白的性格,是多么的直爽,與這種人相交,又是多么的快意!
當武松受到張都監與蔣門神的合謀陷害,在發配外地的途中差點遭到暗殺時,一怒之下,潛入張都監府中,將張都監、蔣門神及其家奴全部殺光,最后毫不掩飾地在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后來武松流落江湖,最終在柴進莊上與宋江相識,感激宋江對自己的禮遇,為了報答宋江的知遇之恩,武松從來沒有離開宋江,而是為他鞍前馬后,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到了最后宋江接受招安,武松雖然很不贊同,但還是追隨宋江南征北戰。這就是好漢的恩怨分明,這就是好漢的江湖義氣。可是,正是這種義氣,最后葬送了武松,使他被迫成為朝廷的棋子,最終落得殘疾出家的悲慘結局。
武松人物形象鮮明生動,這和作者成功的描寫是分不開的。典型的肖像、動作、語言、細節、環境描寫,都把人物給寫活了,讓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當然,我們現在看待這個形象時,還是要用甄別的眼光。武松有人格魅力,但不是盡善盡美。我們在閱讀時,也不能盲目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