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心靈雞湯類勵志書籍熱賣,各門各類心理咨詢機構也大量涌現。然而,培訓市場的紅火難掩良莠不齊的亂象,考證速成、課時縮水等情況屢見不鮮。
“心理咨詢師資質考試”是目前很多培訓機構熱門的備考項目,然而上網搜索相關培訓課程,除了按照報考要求排課的正規培訓外,還有一種“短期班”——不需要修滿人社部規定的課時,甚至對報考者的條件也可以放寬。例如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一般需要長達半年的教學時間,但是不少培訓機構課程銷售人員暗示,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可以考慮一些價格不菲卻僅包含三次課的“精英速成班”,同樣也能參加考試,只要培訓學校“幫忙安排”進入考場。
某心理教育機構總經理王愛軍表示,行業內夸大考試通過率、報名無條件限制等招攬生意的手段是盡人皆知的秘密。“一些機構夸大宣傳,說通過率是百分之百。還有一些學員達不到要求,比如說學員只有中專學歷,那么有一些機構就會幫學員去做假的學歷。”
為了考試而考試,應試教育的弊病在職業培訓中未能幸免。按照目前市場上心理咨詢資質考試培訓業務看,大部分人只是經歷復習考試就拿到從業資格,殊不知心理咨詢輔導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不要說3次課的應試沖刺,即使是180課時的職業資格培訓也未必能培養出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根據現行的《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時間不少于500學時,二級和一級心理咨詢師也對學時和學歷有各自的要求。國家職業資格心理咨詢師課程設置大致分為三個模塊:專業理論、咨詢技能和實操運用,其中每個模塊又分成八九個不同的課程單元。比起單純的應試模式,這樣的培訓課程中有大量的心理咨詢實操課。
多名專家以及業內人士均表示,心理咨詢師不是一個想做就能做的職業,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上崗的。心理咨詢師需要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業技能的訓練和人生閱歷的沉淀。有資格沒能力、缺乏知識儲備和不具備健康人格的從業者,不僅會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還可能造成對患者的二次傷害。同時,心理咨詢師每天面對的來訪者帶來大量的負面情緒。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害了別人,自己的心靈也會受到傷害。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表示,中國的心理咨詢行業起步較晚,特別是在汶川地震之后,社會逐漸顯現出對于心理咨詢從業者的需求。然而,“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一些能力,比如說情商、非常強大的談話能力、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劉嘉說道,“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心理咨詢師的。”
吳桐根據新華網、中國教育網等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