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練琴功課可以賺5毛錢;順利完成滑冰課程訓(xùn)練可以賺2毛錢;早晨起床后不用大人催促和幫忙,自己主動地迅速穿戴好能賺1毛錢;背下一首新的唐詩可以賺2毛錢;如果被鋼琴老師贊揚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異,則一下子能獲1元額外獎勵;大人忙的時候,幫忙哄妹妹、陪妹妹玩,每10分鐘賺1毛錢等等。這些錢他可以用來購買家里現(xiàn)有的零食,周末也可以去商店挑一次我平時不許他吃的食物。實施了幾個月以后,效果真的是皆大歡喜!
最初我們想到這個辦法,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克拉像很多男孩子一樣,太喜歡散漫地玩耍,而稍微需要他集中精力、付出些努力做的事情,比如練琴、背唐詩、上英語課等,他就百般排斥。而且,他天生有些膽小,也不太喜歡嘗試新的事情,所以每次滑冰和游泳課要學(xué)新動作時,他就總想逃避。為了督促克拉能接受那些他不很情愿但又應(yīng)該去做的事情,我真是用盡各種辦法:耐心說服、物質(zhì)利誘,而最終只能生氣發(fā)怒,因此常常搞得我們彼此都疲憊又傷心。后來,我愛人突然靈機(jī)一動說:“與其你每次用杯酸奶,用塊巧克力去推動他,不如我們索性制度化吧——把每件他應(yīng)該做的事情都明碼標(biāo)價,完成一件事情,就能得到一定報酬,然后由他自己支配,會讓他更有成就感,說不準(zhǔn)效果更好!”
于是,我們決定試試這個按勞取酬的辦法,并把零食當(dāng)作刺激他消費的目標(biāo)。我覺得,零食是我能想到的最佳消費目標(biāo)了。因為零食本就不該多吃,可有可無,而零食卻對小朋友極有吸引力,所以停止無條件的零食供應(yīng),而讓克拉用自己的努力去賺取,會更有刺激性,且又能通過計算每次獲取報酬的定價,有效控制他的零食攝取,真正能做到只少不多。
我特意給克拉準(zhǔn)備了一只小錢包和一個小賬本,每天都給他記賬掙了多少。每周六清早,我就用現(xiàn)金給他結(jié)算一次,讓他可以真正地享受“收獲”與“消費”的樂趣。
最開始兩天的效果特別好,克拉每完成一件事就叮囑我要給他記在賬本上。又過兩天,他就沒有耐心了。因為那時候他的“積累”還很少,甚至不夠出門買一支“可愛多”,而且他也還沒有體會出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樂趣。不巧的是,第一次“結(jié)算”的周末我正好外出了,雖然我把現(xiàn)金留給了他,但是當(dāng)他興高采烈地和外婆出門,要用他的勞動所得買一支冰棒時,外婆卻“無情”地拒絕了他:“這種冰棒吃了可能會拉肚子的,不可以買,外婆再給你1塊錢,你買其他東西吧。”結(jié)果克拉既沒有體會到自己賺取零食的滿足感,還被外婆打擊了。所以接下來的一周,這個計劃執(zhí)行的效果更加糟糕。
而我自己也發(fā)現(xiàn)了執(zhí)行上的不完善。比如我為了控制他不買太多零食,每件事情給他的錢就比較少,這樣他平時幾乎就沒有能力買什么。沒有經(jīng)常受到鼓勵,就會影響到他爭取更多零食錢的動力。而有些東西,我們大人又是反對他買的。所以,我平時會買些相對好些的零食,比如海苔、冰激凌、葡萄干等,給這些食物定一個較低的價格,讓他可以平日里就拿出一些零用錢購買家里的零食。而周末會有一天“自由日”—那一天啊,我真是咬緊牙關(guān)隨他買些只要不是太過于不衛(wèi)生的零食。
記得克拉第一次的“自由日”,他兜里揣了10元錢,他第一個想買的就是我一直不許他吃的口香糖!然后他又花了1元買了前次外婆不讓他吃的那種小冰棒,甚至還花了1元錢給妹妹買了1根棒棒糖。當(dāng)妹妹和他說“謝謝”的時候,克拉特別自豪地說:“哥哥下周會給你賺更多棒棒糖!”
從此以后,克拉開始慢慢樂于去賺錢了,雖然有時候他也發(fā)脾氣說不賺錢了,但大部分時候他還是嘆口氣去完成他的功課。而且他吃的零食也越來越少。平常有時候,他也會要冰激凌、餅干吃,我會讓他自己從錢包里拿錢來換。而居然大部分時候,他就搖頭跑開不再提了。
有時候,一個教養(yǎng)孩子的好辦法,還真是一舉多得。